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2.
彭金荣  孙册 《昆虫学报》1991,(2):135-140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ni血淋巴含两种凝集素,一种凝集兔新鲜红血球,凝血活力被L-鼠李糖和D-半乳糖抑制;另一种凝集戊二醛固定的人和鸡的红血球,凝血活力被岩藻糖抑制.它们在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在蚕体各组织中的分布和凝血活力显著不同.血淋巴中这两种凝集素的凝血活力明显比其他组织中高.卵中测不到这两种凝集素活力.本文对这两种凝集素在蚕体中可能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在损伤后再生恢复到100%最初重量的内脏器官,是再生研究的理想模型。关于肝脏再生过程中的信号传导与调控方式的研究由来已久,尤其是肝脏手术切除后的再生过程,积累的研究结果已能对该再生时空坐标系进行相对完善的描述。该文将整合目前人们对肝脏再生的认识,结合小鼠和斑马鱼模型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肝脏的再生过程调控和细胞来源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斑马鱼的生活环境中微生物众多,会激活其先天免疫系统,从而影响相关试验结果,因此需建立适合于感染与免疫研究的斑马鱼无菌培养体系。【方法】建立了基于受精卵短时消毒和温控正压无菌隔离器的培养流程;根据无菌动物标准对斑马鱼胚胎及其生活环境进行微生物检测;并通过定量PCR检测无菌斑马鱼先天免疫相关基因(TLRs)表达水平;利用无菌斑马鱼胚胎模型进行了单增李斯特菌感染试验。【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斑马鱼培育的无菌操作系统,无菌检验结果显示其生活环境及体内不含病原微生物,先天免疫分子TLRs表达量较低或不表达,而常规培养斑马鱼以及浸泡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的无菌斑马鱼中这些基因转录水平较高。无菌斑马鱼对单增李斯特菌强毒株EGDe静脉注射感染很敏感,100 CFU感染量能导致鱼在1周内全部死亡,而其mpl或plc B基因缺失株感染后致死率显著下降(分别为70%和40%)。巨噬细胞在亲本株EGDe浸泡感染的鱼肠道周围聚集,而mpl或plc B基因缺失株感染的鱼中几乎观察不到这一聚集现象。【结论】通过简易培养体系获得的无菌斑马鱼胚胎可用于先天免疫和病原感染机制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家蚕中的5-氧脯氨酸酶及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金荣  许廷森 《昆虫学报》1990,33(2):143-148
本工作首次在家蚕Bombyx mori的马氏管、中肠、丝腺及脂肪体等组织中测到了γ-谷氨酰循环中一个关键酶——5-L-氧脯氨酸酶的活力.该酶以马氏管中活力最高,在蚕的中肠、血淋巴中均存在有游离的5-氧脯氨酸.观察了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处理后,家蚕中肠、丝腺和脂肪体中5-L-氧脯氨酸酶活力的变化,同时观察了血淋巴中5-氧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对该酶及γ-谷氨酰循环在蚕体中氨基酸转运上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朱智慧  胡敏杰  常长青  彭金荣 《遗传》2012,34(9):1174-1180
基因leg1(liver-enriched gene 1)首先在斑马鱼中作为肝脏富集表达基因被鉴定。进一步的研究揭示leg1编码的Leg1蛋白代表一类新型外分泌蛋白, 它在斑马鱼胚期肝脏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小鼠leg1(mu-leg1)是斑马鱼leg1(zb-leg1)的直系同源基因, 二者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31%。文章通过巢式PCR从成年小鼠肝脏中成功克隆了mu-leg1的cDNA序列, 并对该基因在成年小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和鉴定。Northern印迹杂交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 mu-leg1在成年小鼠小肠中而非肝脏中富集表达。此外, 用制备的mu-Leg1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印迹杂交, 结果显示mu-Leg1也是一个分泌蛋白。同时, 还建立了mu-leg1基因条件性剔除杂合子小鼠。这些材料为今后深入研究和探讨mu-Leg1蛋白的生化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彭金荣  许廷森 《昆虫学报》1990,33(2):143-148
本工作首次在家蚕Bombyx mori的马氏管、中肠、丝腺及脂肪体等组织中测到了γ-谷氨酰循环中一个关键酶——5-L-氧脯氨酸酶的活力.该酶以马氏管中活力最高,在蚕的中肠、血淋巴中均存在有游离的5-氧脯氨酸.观察了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处理后,家蚕中肠、丝腺和脂肪体中5-L-氧脯氨酸酶活力的变化,同时观察了血淋巴中5-氧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对该酶及γ-谷氨酰循环在蚕体中氨基酸转运上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