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地区下寒武统三叶虫序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西南地区下寒武统发育完善,是我国早寒武世地层的标准地区。近年来,这一地区下寒武统生物地层研究进展很快,增补和重新排列其三叶虫序列甚有必要。本文讨论的地区范围包括滇东,四川,贵州,陕南及鄂西等地。  相似文献   
2.
根据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半壁山寒武系炒米店组下部含海绿石灰岩夹竹叶状灰岩中采集的三叶虫标本, 对小山城子虫属的定义和时代进行了修订, 将后平壤虫Metapianaspis Qian, 1994, 扎浪滩虫Zhalangtania Zhou in Zhou et al., 1996与小山城子虫属合并; 对其时代和分类位置进行了讨论, 将小山城子虫属归于唇头虫科 Cheilocephalidae Shaw, 1956, 在华北寒武系苗岭统顶部新建了Liostracina simesi-Placosema convexa带, 对于华北浅水台地相区和华南深水斜坡相区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滇西早石炭世Linguaphillipsiinae新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费利普虫亚科Linguaphillipsiinae Hahn,G.et R.,1972三叶虫对划分和对比早石炭世地层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因为这一亚科的三叶虫分布广、地质历程较短,而且这类三叶虫都具有一个舌形的头鞍,分节较少的尾部,容易辩认。关于Linguaphillipsiinae亚科内各个属之间的可能的演化关系,Hahn,G.&R.(1973,S.495—498)和Brauckmann,C.(1978,S.3—4)曾作了初步的探讨,一致认为Linguaphillipsiinae是从Cyrtosymbolinae演化而来的。笔者  相似文献   
4.
贵州江口埃迪卡拉纪的江口庙河生物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早期后生生物群,不仅含有大量的宏观藻类化石,还发现了可靠的、重要的动物化石。宏观藻类化石数量丰富,保存完整,类型多样,提供了早期后生植物研究的极好材料。本文研究的江口庙河生物群中的大量碳质压模保存的湖南革辛娜藻Gesinella hunanensis,与产于湖南留茶坡组的模式标本相比,整体形态特征虽然一致,两者却存在一些差异,如江口的Gesinella hunanensis叶状体表面较光滑,碳膜厚度从基部向上逐渐变薄,边缘较中部厚,未见乳状突起及侧枝,但可见明显的碳膜压叠现象;叶状体周期性生长明显,一个生长周期形成的叶状体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宽度从几个毫米至几十毫米,变化较大;固着结构分为须根状和盘状两种形态,固着器与叶状体之间为加厚的固着蒂,固着蒂之上的叶状体边缘呈波状。与带状棒形藻Baculiphyca taeniata明显不同,尽管整体均呈棒状,但度量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具独特的周期性生长方式,碳膜中部薄且时有叠压现象、而端部和边缘厚的特征显示其叶状体可能是中空的囊状,与Baculiphyca taeniata的叶状体碳膜极厚乃至保存为块状的特征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Gesinella hunanensis的形态趋于多样性,证实了Gesinella hunanensis与Baculiphyca taeniata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宏观藻类。  相似文献   
5.
贵州遵义松林中南村黑沙坡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下部层位产有大型三叶虫,计有2属3种,1未定种:Zhenbaspis subconica S. G Zhang in Lu et al. , 1974, Z. longa Zhou in Lee et al. , 1975 ; Zhenbaspis sp. , Runnania similis Lee in Yin et Lee, , 1978, 确认 Zhenbaspis (Zhenxiongaspis) Lin et Yin in Yin et Lee, 1978,为 Zhenbastn‘sChang et Chu in Lu et al. ,1974的同义名。探讨Zhenbaspis的古地理分布及演化趋势。论文还描述与Zhenbaspis,Runnania共生的Tsunyidiscus及Mianxiandiscus,其中Mianxiandiscus产于下生物群即牛蹄塘组近底部,再次证实牛蹄塘下生物群的时代早于澄江生物群。  相似文献   
6.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些澄江生物群、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的分子诸如Ottoia,Naraoia,Palaeoscolex ,Urokodia,Microdictyon ,Leanchio lia,Isoxys及anomalocarids等化石已被发现 ,凯里生物群的组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面貌的凯里生物群成为拥有 1 2个大类 1 2 0多个属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 ,其中动物化石已超过 80多个属 ,仅次于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 ,居全球同类型第三位。其核心组成为非三叶虫节肢动物、水母状动物及棘皮动物。  相似文献   
7.
根据世界主要地区近年来下寒武统生物地层和三叶虫序列研究的最新成果 ,将我国西南地区下寒武统与世界重要地区 (摩洛哥、西伯利亚和劳伦古陆 )下寒武统进行了对比 ,列出了对比方案 ,为确定早寒武世系列生物群的时代提供了正确的依据 ,对早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贵州寒武纪杷榔动物群的海绵动物是近年在剑河辣子寨村发现的新类群。辣子寨剖面的海绵动物组合多样性高,化石保存好。经鉴定有普通海绵纲细丝海绵科的Leptomitus tereticusculus Chen et al.,1989,Leptomitus cf.L.conicus García-Bellido et al.,2007和Paraleptomitellasp.,斗篷海绵科的Choiaellacf.C.ovataZhao and Yang in Yang et al.,2003和Choiasp.;六射海绵纲的Saetaspongiasp.,计有5属6种和一些属种待定的海绵化石。剑河辣子寨村杷榔组海绵类群的发现丰富了杷榔动物群的组成面貌,扩展了寒武纪第四期海绵动物的古地理分布区,增加了寒武纪第四期海绵动物分异演化的信息,为海绵动物分类学、古生态学和埋藏学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根据贵州东部晚寒武世早期地层内获得的刺尾虫科三叶虫新材料,论述了具有尾侧刺和不具尾侧刺的此类三叶虫共同起源于褶颊虫目的Mapaniidae,以及它们的早期演化,此外,还描述了此类三叶虫1新亚属、2新种和2新亚种及其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变异,对于正确认识寒武纪三叶虫的分类,演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固着器(holdfast)或附着盘(attached disc)是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的两个称谓,用于吸附固着在泥砂质海底或其他动物体上。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固着器与茎连在一起,但其形态构造,特别是功能作用和茎不一样,应作区别于茎的独立器官。贵州寒武系棘皮动物始海百合类化石十分丰富,大部分属种具有固着器。可分为长茎小固着器及短茎大固着器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凯里生物群中的卢氏中国始海百合(Sinoeoc-rinus lui)及杷榔动物群中俞氏贵州始海百合(Guizhoueocrinus yui),后者以球形球状始海百合(Globoeocrinus glob-ulus)为代表。少数球形球状始海百合固着器与围岩之间存在过渡带,证实寒武纪早期始海百通过固着器分泌胶质固着在基质上的推论。贵州寒武纪始海百合类固着器幼年期大,可能是为了固着器帮助其稳定,成年期相对变小。固着的基质为软泥沙和生物化石腕足类、三叶虫、软舌螺的骨骼碎屑。贵州寒武系始海百合类固着器是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最原始的固着器官,它的特征及固着基质为棘皮动物海百合亚门的固着器及固着方式、固着基质的变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