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延胡索乙素(以下简称乙素,它的左旋体即为颅通定)的镇痛效能和镇静、催眠作用,已为药理试验和临床使用所证实,并认为它的作用与吗啡和巴比妥类的作用有所不同。已知麻醉性镇痛剂均能产生成瘾性;镇静催眠剂,如巴比妥、眠而通长期大剂量服用后,突然停药也会出现惊厥或死亡。那么,乙素是否有这些症状急  相似文献   
2.
作者已经报导延胡索乙素(简称乙素或THP)有良好的镇痛效能和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并为临床证明。对内脏钝痛的缓解有较好的效果,而服用其中短程的催眠剂量时,未发现有头昏、头晕等不良的后作用,可以认为乙素是具有一定实际价值的药物。因此,有必要探讨乙素在机体内代谢情况,以利于合理用药,及其作用机制的阐明。本文即报导乙素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的资料、以及巴马汀在体内转化的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已知色氨酸是脑内5-羟色胺(5-HT)生物合成的前体,由血液转运入脑,但它在脑内的浓度低于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亲和力所需要的浓度。本文作者已证实,5-HT 能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实现针刺镇痛的必需条件,针刺过程能激发脑内5-HT 能神经元的活动,使5-HT 生物合成增加,它的代谢产物5-羟吲(?)醋酸(5-HIAA)明显升高。那么,针刺镇痛过程是否也激发血脑色氨酸的转运功能,以保持脑内5-HT 能神经元正常活动的需要。本文针对这问题,在针刺镇痛后,分别测定血和脑色  相似文献   
4.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针刺镇痛过程同脑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活动有密切关系(湖南医学院,1973;北京医学院,1974;易庆成等,1977)。看来,凡能促进或激活脑内5HT能神经元的功能的措施一般都有加强针刺镇痛的效果;反之,凡能抑制或破坏5HT能神经元的功能的措施一般都有减弱针刺镇痛的效果。在本实验中,我们选用对5HT能神经元有选择性毁损作用的神经药物,主要用5,6-双羟色胺(5,6DHT)(Bj(?)rklund等,1973;Fuxe等,1974),部分用对氯苯丙胺(PCA)(Sanders-Bush等,1975;Neckers等,1976;Messing等,1976)处理动物,同时观察针刺抑制效应、各脑区5HT与它的代谢  相似文献   
5.
脑内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资料证明,针刺感觉由外周神经传入中枢,经过脊髓、脑干和丘脑各级水平的整合,达到抗痛的目的。针刺具有复杂的调整作用,它既能激发某些神经元的功能,又要抑制另一些神经元的功能,而神经递质正是实现这两方面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研究神经递质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颇受大家的重视。本文部分工作者曾用5、6-双羟色胺选择性损毁猫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功能后,观察到针刺镇痛因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