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L-421是一株能产大量亮氨酸的突变株,它是从Corynebactcrium crenatum Asl.1004菌株经NTG和快中子处理后获得的突变株。在含有葡萄糖、硫酸铵和尿素的培养基中,在2000升罐上,30℃发酵40小时,产亮氨酸可达20g/L。经强酸型阻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收率可达40%以上,并得到符合美国药典85年21版标准的精品。发酵提取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L-亮氨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lum crenatum)L-421是一株能产大量亮氨酸的突变株,它是从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1004菌株经NTG和快中子处理后获得的突变株。在含有葡萄糖、硫酸铵和尿素的培养基中,在2000升罐上,30℃发酵40小时,产亮氨酸可达20g/L。经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膳提取,收率可达40%以上,并得到符合美国药典85年21版标准的精品。发酵提取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钾营养对水稻光合器功能的效应与谷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4.
Rubisco活化酶及其对Rubisco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Robisco活化酶的发现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活化酶对光合作用中的关键酶──Ru-bisco的调节机制,这种调节主要是通过减轻磷酸糖的抑制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淀粉合酶作为淀粉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一直是淀粉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对其同工型的研究,淀粉合酶的两类主要同工型分别为淀粉粒结合的淀粉合酶和可溶性淀粉合酶,这两类同工型的作用极为复杂。本文介绍了淀粉合酶同工型的酶学和分子生物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同时也讨论了这些同工型的分类、相互关系及其在淀粉合成过程中的生理功能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影响水稻光合日变化的酶和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稻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出现在上午10:00时,Rubisco初始活力也在此时达到最大,然后逐渐降低,下午14:00时略上升后又下降.Rubisco初始活力与光合速率之间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 0.9474.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对晴(有时有云)天气水稻叶片的光合速度、光合关键酶及有关因素的日变化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发现中午光合下降主要来自气孔限制,同时Rubisco活性也下降;Rubisco活性是影响光合日变化的又一重要生化因子.体内Rubisco活性受Rubisco活化酶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水稻(Oryza sativa L.)转录型白化突变系W25在转绿过程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Rubisco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表明,白化突变体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Rubisco含量极低,随着转录过程各组分含是迅速提高,转绿至第30天,超过野生种2177s;Rubisco初台活力与Rubisco活化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ubisco活化酶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突变体的Rubisco活化酶表达  相似文献   
8.
已经有人报道,人乳腺癌(HMC)与非乳腺癌(HMN)核物质中DNA构象不同.本文采用荧光滴定法测定成粒细胞性白血病(HL)患者的粒细胞的DNA构象也不同于正常人(HN).这一结果表明DNA构象不同与人类细胞癌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lum crenatum)L-421是一株能产大量亮氨酸的突变株,它是从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1004菌株经NTG和快中子处理后获得的突变株。在含有葡萄糖、硫酸铵和尿素的培养基中,在2000升罐上,30℃发酵40小时,产亮氨酸可达20g/L。经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膳提取,收率可达40%以上,并得到符合美国药典85年21版标准的精品。发酵提取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对大苗期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其胜  单德安 《昆虫知识》1993,30(6):333-33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