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柿子渣中多酚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柿子渣中总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采用DPPH法检测了柿子渣多酚提取液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1)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总多酚含量影响显著,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对总多酚含量影响不显著;柿子渣总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20:1(mL·g-1),提取温度90℃,乙醇浓度40%,提取时间4 h.(2)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总多酚的提取量可达到21.402 mg·g-1,高于正交试验中任何一组.(3)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当柿子渣多酚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24 mg·mL-1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5.4%,与对照Vc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表明在该优化工艺下提取的柿子渣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黑茶砖茶中两种产生“金花”的曲霉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花"是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在黑茶后发酵过程中,在砖茶内部形成的黄色闭囊壳。从广西和湖南产的黑茶砖茶中分离获得2株"金花菌",均能在培养基上形成闭囊壳。根据分离菌株的培养特征和微观形态特征及β-微管蛋白基因(Ben A)、钙调蛋白基因(Ca M)及RNA聚合酶Ⅱ基因(RPB2)的系统发育分析,参照Hubka最新的曲霉属曲霉组Aspergillus section Aspergillus分类系统,将分离菌株分别鉴定为假灰绿曲霉A.pseudoglaucus及冠突曲霉A.cristatus。另外,通过扫描电镜对这2株"金花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并记录了菌株A672闭囊壳的发育过程。在广西产砖茶中分离鉴定出的"金花菌"假灰绿曲霉为国内首次报道。通过比较,将过去湖南产砖茶中广泛报道的"金花菌"冠突散囊菌修订为冠突曲霉A.cristatus。黑茶茶砖中"金花菌"的分离与鉴定对于黑茶品种的鉴别和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