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流行病学及实验感染证明,猪蛔虫(Ascaris suum Geeze 1782)与人蛔虫(A.lum-bricoides L. 1758)有明显的不同,在形态学上是否有种的差异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鉴于此,我们用扫描电镜先对猪蛔虫的外部结构作了初步观察,以供今后与人蛔虫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
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为害禾本科作物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汉江中游流域是湖北小麦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黏虫的常年发生地。2012年至2017年,连续6年在汉江中游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宜城地区黏虫成虫可分为4代:越冬代及1代至3代。越冬代成虫峰期出现在2月中下旬至3月底,其中最早始见期为2017年2月14日,最晚为2015年3月10日。1代成虫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底,且1代为黏虫累积虫量最多的世代,7月至10月的2代、3代黏虫成虫数量稀少,没有明显的成虫峰期,但2017年7月底至8月初出现较明显2代成虫峰期。汉江中游流域宜城地区属于1代黏虫多发区;1月份温度不足以影响此地黏虫越冬,此地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在田间变温环境下,夏季高温对宜城黏虫成虫种群无显著抑制作用;黏虫在宜城越冬代及1代成虫量是全国黏虫发生量的重要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甘草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植物名称: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材料类别:下胚轴和子叶。种子经常规消毒后接种于MS附加GA1mg/l(单位下同)的培养基进行无菌萌发,然后将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成5毫米左右的小段,每片子叶则纵切成二块。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附加(1)ZT2;(2)BA2;(3)KT2,ZT2,NAA0.2;(4)BA0.2,NAA2。生根培养基为MS改半加NAA0.05。培养温度为26~28℃,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度1500~2000lx。  相似文献   
4.
旱地作物生态工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旱地作物生态工程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而设计和组建的旱地作物生产工艺体系。它把作物及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统筹兼顾,相互协调,全面安排,综合利用。其最终目标是建立高效的,相对平衡的旱地作物生态系统。工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它是作物先进生产技术的科学组装  相似文献   
5.
t-PA cDNA在CHO细胞中的高效稳定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报道t-PA mRNA非翻译区序列对其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5′-UTR及3′-UTR的改造,使t-PA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提高30倍左右。将t-PA表达质粒用电击法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株(CHO-dhfr),经过混合加压及筛选,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了t-PA,表达水平达到5000~6000 IU/10~6细胞/24hr。重组t-PA具有与天然t-PA相同的分子量及酶活性。经过8个月连续传代,表达水平未下降,表明细胞株是稳定的,其主要指标均符合工程细胞株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PCR)现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于模板量较低的样品及单拷贝基因,通常通过增加扩增的次数或多次PCR提高扩增的效率,但这样往往出现非特异性反应。本文采用三引物双扩增法大大提高了PCR扩增的效率及特异性。 1 材料与方法 Melanoma细胞由本室保存,能分泌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RT PCR所用引物与t-PA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PCR技术,对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基因进行了改造,并将其与人白细胞介素-6(hIL-6)成熟肽编码区cDNA进行融合,构建了5′IL-6-TNF△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pBVIL6-TNFA△。DNA序列分析证明,PCR扩增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引物设计序列及相应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重组子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含有正确的IL6-TNF△融合cDNA片段;表达产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子量约为37kD,与预计的相符合;生物学活性分析初步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植物可通过改变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来减轻胁迫,但盐碱胁迫下小麦生长和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尚待明晰。【目的】明确盐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方法】以添加NaCl和Na2CO3调节Hoagland营养液Na+浓度和pH来模拟盐碱胁迫,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结果】与无胁迫对照相比,单纯盐胁迫使小麦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叶绿素和根际土壤速效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5.0%、57.1%、21.2%和42.9%(P<0.05);小麦幼苗生长指标和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及酶活性(除过氧化氢酶)随碱度升高而降低;所有处理的小麦幼苗根际优势菌门(丰度7.1%-71.5%)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属(丰度0.5%-5.1%)有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嗜多甲基菌属(Methyloversatilis)、固氮菌属(Azo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异根瘤菌属(Allorhizobium)。盐碱胁迫未显著...  相似文献   
9.
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目前已取得初步成功,野化放归是迁地保护的最后一环,也是实现迁地保护目标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于2021年4月将来自天鹅洲故道迁地保护区的2头雄性长江江豚转移至与长江干流环境相似的老湾故道,尝试开展野化训练,探究其行为和发声的适应过程,评估其巡游、捕食和发声等行为能否适应较恶劣的环境,为将来规模化的野化,甚至放归自然栖息地提供技术支撑。经过为期1年的野化训练和持续监测,结果表明,老湾故道鱼类密度显著低于天鹅洲故道,丰水期鱼体密度分布不均,上游较中下游高。江豚在上游的每日平均停留时间显著高于中下游,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与鱼群的密度分布有显著相关性。在进入故道的前2月,江豚顺流巡游所需时间逐渐增加达到峰值,随后降低并趋于稳定。在船舶噪声适应性训练中,江豚的平均呼吸间隔在存在船只干扰时显著降低,随着干扰次数的增加,逐渐恢复至无干扰时的水平。由此认为, 2头江豚对老湾故道的低鱼类资源密度、季节性变化的流速环境及人工施加的船只噪声干扰有良好的适应性,具备放归长江的条件。这是首次实施完全自然环境中江豚的野化训练,将为规模化的野化放归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江豚自然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Nafion膜固定的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成了以亚甲基蓝为介体的电流型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通过离子交换牢固地固定在Nafion膜中的亚甲基蓝,能有效地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玻碳电极之间传递电子.探讨了pH值、温度、工作电位和抗坏血酸等物质对此传感器生物电催化还原H2O2的影响.此生物传感器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对H2O2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7~2×10-4 mol/L,响应时间少于30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