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雄麝的香腺和香囊在麝香分泌及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于1986—1988年对四川米亚罗养麝场的22头实验雄麝进行了泌香机理实验研究。本文报道了雄麝香腺摘除、香囊容积测定和观察以及雄麝泌香期囊温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雄麝香腺是分泌麝香香液的器官;香囊不仅是麝香贮存器官,而且也是酶促反应和麝香最终形成的器官。  相似文献   
2.
在雄麝的自然泌香期外,应用外源性丙酸辛丸酮可以诱导雄麝产生第2次泌香反应,这种生理诱导技术的正确合理运用,可以显著地提高麝香年产量,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应用雄激素诱导泌香曾有过报道,但诱导产香量较低,且限于1年的实验观察,对于连续两年以上诱导泌香实验尚未见报道。我们经多次实验筛选,采用丙酸睾丸酮诱导,初始量50mg,间日递增25mg诱导技术,连续3年诱导产生第2次泌香,并观察了产香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对自然香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微小病毒科(PV)是迄今所知最小的一类含DNA病毒。该科中的微小病毒能自身复制并有众多脊椎动物宿主,能引起小哺乳动物的各种疾病。最近又发现它们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本文重点论述PVB19。 PVB19的发现 1975年,Cossart等在常规筛选乙型肝炎抗原(HBAg)时发现几份血清免疫电泳阳性但血凝和放射免疫分析结果阴性。在11份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病毒,命名为B19。电子显微镜(EM)可观察到直径20—25nm的圆形病毒颗粒及其碎片,空壳。该抗原的血清学反应不同于HBAg。他们推测这种新的病毒为一传染性病原体,并注意到30%成人血清B19IgG抗体阳性。遗传学和生化学分析证实B19属于PV科。几年以后,二位士兵出现一种短暂发热性疾病,通过EM观察到血清中的PV样颗粒。血清人类微小病毒(HPV)B19抗原阳性。这是症状性HPV感染的首例报告。  相似文献   
4.
由于B群脑膜炎奈瑟氏球菌的荚膜多糖成份不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力,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脑膜炎球菌的蛋白成份上。目前人们对该菌在限铁环境中表达的一类新的蛋白成份—铁调蛋白研究较多。铁调蛋白已知有6类:FeRP-70铁结合蛋白,转铁结合蛋白1(TBP1),转铁结合蛋白2(TBP2),乳铁结合蛋白及血红素结合蛋白。其中研究比较清楚的是FeRP-70及TBP1、TBP2。TBP1是跨膜蛋白,部分暴露于细胞表面。TBP2是外膜蛋白,由N末端的类脂尾巴锚合在膜上。二者均为脑膜炎球菌铁吸收所必需。TBF1及TBP2在分离层析时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一同被纯化,该复合体能诱导保护性抗体的产生,并能提供一定的保护力。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TBP2的免疫原性。FeRP-70也为铁吸收所必需,并有菌株特异的抗原保护性。TBP1、TBP2、FeRp-70及其它一些胞内蛋白有机组成了脑膜炎球菌的一条吸收铁的路径,而TBP2则有希望成为脑膜炎球菌的新型菌苗抗原成份。  相似文献   
5.
诸葛菜花药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格局研究郑常文,刘智慧,刘丙辰,尹金虎,董长江,黄玉祥,罗鹏(四川大学生物系,成都610064)本文以诸葛菜(Orychophragmusviolaceus)为材料,揭示其雄性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特征,为深入研究植物雄配...  相似文献   
6.
几种沙漠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引种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几种沙漠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引种栽培尹林克(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新疆吐鲁番838008)Resourcesofseveralspeciesofwildmedicinalplantsindesertregionandtheirintrodu...  相似文献   
7.
载脂蛋白A-I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其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种属特异性和发育阶段桃煨浴ApoA-I基因5’调控区的肝细胞特异性增强子等顺式作用元件同ARP-1、HNF-4、RXRa等反式作用因子相作用,调控该基因的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体外发射式植入刺激器的结构和电路原理。该机不但体积较小,耗电少,且可选择较强刺激电压,其植入部分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并初步观察了用此刺激器刺激骶神经以恢复截瘫狗排尿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无机元素分布特征对植物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 可揭示营养物质分布、代谢途径及毒理耐受性等多种生命过程。用微区XRF技术测试样品中无机元素的分布, 具有原位无损、可进行较大面积样品连续成像分析以及前处理过程简单等诸多优势。将微区XRF技术应用于植物样品不同器官的无机元素分布检测, 旨在探讨该技术在植物样品测试中的仪器参数选择、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数据后处理手段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为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对不同含水量的器官进行不同的前处理, 并比较不同驻留时间、测试腔体真空与否等仪器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同时对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探索, 包括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叠加及对不同元素浓度比例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微区XRF技术测试植物样品中无机元素分布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黄独为材料,对其冻后黑暗培养胚性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独胚性愈伤组织在冻后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黑暗培养直接放于正常的光周期下培养,极易使细胞内容物外泄,且造成部分细胞器和细胞核消失或裂解形成空隙,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不完整,出现空隙或内容物溢出或断裂现象;而黄独冻后胚性愈伤组织经过3 d的黑暗培养后再置于光周期下培养,受损的细胞较少,细胞排列较紧密,且细胞器降解较少,很少出现空隙等现象,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结构也较为完整。此外,与黄独带芽茎段常温继代再生试管苗相比,黄独胚性愈伤组织经过冻后黑暗培养后,其再生试管苗的根、茎、叶结构没有出现显著变化,且两者的气孔参数和叶绿体数量也均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后的黑暗培养提供了亚显微结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