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观察联合应用siRNA对HepG2.2.15细胞中HBV抗原表达和复制的抑制作用。应用ELISA方法检测HBeAg和HBsAg;HBVDNA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测定;用RT—PCR检测HBVmRNA水平。结果显示,实验中应用的HBV特异性siRNA均具有明显的抗HBV抗原表达和病毒复制作用;联合应用siRNA较单独应用具有更强的抗HBV作用。可见,HepG2.2.15细胞中联合应用siRNA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比单独应用siRNA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感染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09年医院自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非发酵菌,对其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4 273株非发酵菌,检出率为38%,分离率居前4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44.09%)、鲍氏不动杆菌(27.6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58%)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99%);4种常见的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对非发酵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应加强临床细菌学的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了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ICU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用API鉴定系统或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对检出菌株的构成、标本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共分离出4 1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2.1%、革兰阳性球菌22.3%、真菌25.6%;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占主要地位(37.5%),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13.1%);而肠杆菌科细菌则以肺炎克雷伯菌(9.5%)及大肠埃希菌(5.1%)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4.6%)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11.8%)为主;在检出所有病原菌的标本中,前3位依次为痰液(79.1%)、血液(8.4%)、无菌体液(8.1%);细菌耐药性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66.4%、56.3%。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的现象。产酶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产酶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酶菌及非产酶菌的抑菌效果都很明显;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替坦对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最低均在40%以下,可作为产酶菌的首选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耐药率均在50%以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70.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5.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38.7%。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可作为革兰阳性球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ICU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菌。真菌感染率增加且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好。应动态监测ICU病原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从而控制医院内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了解2008年至2012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培养常见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对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用MIC法、K-B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用WHONET 5.6统计软件进行细菌菌谱及耐药性分析。共分离出病原菌4 245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多,947株占22.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822株,肺炎克雷伯菌520株,鲍曼不动杆菌19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81.1%、38.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55.2%、5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存在耐药现象;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及时、准确地对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监测,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住院肿瘤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73株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6.3%,真菌种类主要是白假丝酵母菌(74.6%);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深部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均5%;对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率为0~6.5%;对氟康唑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为2.5%~25.0%。临床分离的真菌主要集中在呼吸道标本,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应积极治疗,合理利用抗真菌药物,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8a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回顾性分析近8a自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深部感染真菌,利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卡进行体外药敏试验。2003年至2010年共检出9 854株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由2003年的19.9%上升至2010年的34.3%。院内深部感染的真菌主要分布于内科(55.9%);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84.6%);主要菌种为白色念珠菌(60.9%);非白色念珠菌比例逐年增高。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深部真菌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分别为0.9%、4.0%和4.6%;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为28%。临床深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加,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重视临床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深部真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