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6株Vero细胞毒素(VT)阳性大肠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其中14株与EHEC探针杂交阳性,按Levine等的标准判定属产Vero细胞毒素大肠菌(VTEC),其血清型为O157:H73株(血便2株,脓血便1株),O257NM3株(血便1株,腹泻牛便2株),O29样便1株);其余12株虽VT毒素阳性,但EHEC探针阴性,按标准判定尚难确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们使用33℃旋转培养法,用HeLa细胞与原代人胚肾细胞,对34份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婴儿进行了病毒分离,分出呼吸道合胞病毒6株。同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生长性状与保存条件做了研究,发现其在HcLa细胞中用旋转法培养较静置法敏感,且融合性病变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养牛业中粪便污染问题,本研究利用亮斑扁角水虻(黑水虻)来转化利用牛粪,探讨了饲养密度对新鲜牛粪的转化效率。本试验以亮斑扁角水虻为研究对象,选择设置每20.0 kg牛粪投入3500头、8750头、17500头4日龄幼虫3个处理密度,在每个密度日均1.0 kg等量饲喂条件下,分析亮斑扁角水虻幼虫百虫重、粗蛋白、粗脂肪、牛粪转化率指标的差异,探索一种适于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处理新鲜牛粪的饲养密度。结果表明:百虫重、粗蛋白、粗脂肪3个指标在3组处理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百虫重和粗脂肪两个指标和试验组密度情况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但3个处理中转化率最高的为8750头的饲养密度。综合评价认为亮斑扁角水虻4日龄幼虫8750头/20.0 kg牛粪的投入量为实验范围内最佳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除草剂的田间杂草防效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糜子适宜除草剂来防范农田药害,是糜子高效安全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粳性糜子品种‘榆糜2号'为材料,探究22种除草剂对糜子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糜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1)喷施土壤封闭型除草剂谷友、丁草胺、莠去津、苄嘧·丙草胺和茎叶型除草剂苯唑·二甲钠、阔世玛、藤净、陶氏·优先、阔菲后,基本无药害作用,糜子幼苗生长正常,其余除草剂均对糜子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影响;2)参试的22种除草剂在糜子田中对杂草均表现出一定的防除效果,总体而言,土壤封闭型除草剂的杂草防效相对优于茎叶型除草剂,但所有参试除草剂对糜子株高、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单株穗重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与人工除草相比,参试除草剂均导致糜子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与不除草对照相比,部分除草剂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土壤封闭型除草剂中,谷友、丁草胺、莠去津、苄嘧·丙草胺的杂草防效较好,较不除草对照增产60%以上;茎叶型除草剂中,阔世玛、苯唑·二甲钠的杂草防效较好,较不除草对照增产50%以上。因此,在糜子出苗前可用38%莠去津或44%单嘧磺隆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在出苗后喷施茎叶型除草剂3.6%二磺·甲碘隆或55%苯唑·二甲钠,农田杂草防效较好,且对糜子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求犏牛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的序列特征,揭示该基因的变异和对家畜产仔率的意义,方法:根据奶牛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的基因序列设 计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犏牛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的序列,扩增序列 长度为2022bp,包括5'端上游调控序列、第一外显子和部分第一内含子,并与奶牛 该区段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犏牛FSHβ基因的5'端侧翼 区与文献报道的奶牛该基因的同源性为98.37%.结论:这为研究杂交一代犏牛雄性 雄性不育,为开展牦牛功能基因组计划和分子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原鼢鼠扰动后退化高寒草甸恢复演替的动态过程,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方法和Biolog-ECO生态板法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扰动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对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在一定植被恢复年限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率、Shannon、Pielou和McIntosh指数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升高;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全钾是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可能是对地上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乐至黑山羊PRLR基因外显子10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对乐至黑山羊PRLR基因第10外显子进行了PCR-SSCP检测,并研究该基因与产子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1引物扩增片段不存在多态性;P2引物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表现为AA,AB,AD和CD 4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4种基因型都在该片段第89、94、146和157位存在C→T、A→C、C→G、G→C的突变;此外AA型还在61位发生C→T的突变;AD型还在175位发生A→G的突变;CD型还在24位发生T→C的突变,96位发生C→T的突变,通过统计分析发现AD型平均产羔数优于其他3种基因型,并且与AB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认为PRLR基因对于乐至黑山羊产子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hypothalamic 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注射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对糖尿病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GLP-1干预组(GLP-1组),每组各10只。DM组和GLP-1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三组大鼠均PVN区埋置套管,恢复7d,GLP-1组微量注射0.5μg/0.5μl的GLP-1,NC组和DM组大鼠PVN区微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甲基纤维素-酚红灌胃法检测胃排空;半定量RT-PCR检测大鼠下丘脑GLP-1RmRNA的表达。结果:DM组胃排空率较NC组明显升高(P<0.05),GLP-1组胃排空明显低于DM组(P<0.05),GLP-1组和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P-1组下丘脑GLP-1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DM组和NC组(P<0.05),并与胃排空率成负相关(P<0.05)。DM组和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N区注射GLP-1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早期胃排空加速,作用机制可能和促进下丘脑GLP-1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高寒草甸地下根系生长动态对积雪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在青藏高原东缘红原县高寒草甸通过人工堆积的方法,进行了积雪量野外控制试验。以自然降雪的积雪量为对照(CK),设置了S1、S2和S3(积雪量分别为自然对照的2倍、3倍和4倍)3个处理,运用微根窗法追踪研究了积雪量改变后高寒草甸植被根系生长动态,并测定了积雪变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被根系生长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根系表面积、根尖数量及现存量逐渐增加并在8—9月达到最大值;当冬季积雪量达到143.4mm(S1),对根系生长最为有利(根系表面积、根尖数量、现存量及生产量最大),根系生长旺盛期(净生产速率较高)有所提前和延长,但随着积雪量进一步增加,积雪对根系生长的正效应逐渐降低,根系生长旺盛期逐渐推迟甚至消失;研究还发现,随着积雪量增加,0—10 cm土层土壤温度逐渐降低,相似的变化规律也出现在10—20 cm土层,但在时间上有所延迟;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不同土层中,根系生长与土壤温度均呈正相关。因此,积雪变化通过改变土壤温度影响高寒草甸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最终可能会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分配与碳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0.
傅芳  王利  字向东 《兽类学报》2022,42(1):85-94
为探讨牦牛肝脏生长过程中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HiSeqTM2500)对1日龄组(LD)、15月龄组(LM)和5岁龄组(LY)的健康麦洼牦牛肝脏进行转录组测序,并以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的表达量.结果 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