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MNNG在 pH6时较为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分解极为迅速,较易受光照作用而分解。 2.MNNG诱发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AS 1.271 菌株获得最高突变率的适宜条件是:菌龄为对数生长期的早期,采用0.05M pH6的TM缓冲液,所用剂量为1000微克/ 毫升,于30℃处理45分钟,在这样的处理条件下,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可达20%左右。 3.在所获得的1775株突变菌株中,有947株经过营养缺陷型的鉴定,其中有核酸碱基、氨基酸、维生素的单一和双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核酸碱基缺陷型中,腺嘌呤缺陷型较多,氢基酸缺陷型中以组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等缺陷型所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2.
短小芽孢杆菌AS 1.326带有“杀死活性”质体。用琼脂糖—溴化胺乙苯菲啶凝胶电泳方法鉴别出质体带,用电镜方法观察到环状DNA分子,用溴化胺乙苯菲啶消除“杀死活性”质体试验及测定AS1.326菌Kill+表型试验证明AS 1.326菌带有pBP 3“杀死活性”功能的质体。  相似文献   
3.
将大肠杆菌抗四环素及抗氨苄青霉素的质体pBR322的DNA、大肠杆菌λ噬菌体DNA在体外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 d Ⅲ切割,并用T4DNA连接酶连接后,以大肠杆菌K 12 HB 101(recA~- r_k~- m_k~-)为受体进行转化,采用插入钝化(insertional inactivation)方法选择重组质体。利用环丝氨酸浓缩Ap~rT_c~3转化体。在648株Ap~r转化体中选出120个无性繁殖系为Ap~rT_c~3。随机挑出3株含有重组质体的无性繁殖系进行大肠杆菌素  相似文献   
4.
5.
口蹄疫病毒(FMDV)单键基因组RNA的双键DNA拷贝在大肠杆菌质粒pBR322中无性繁殖。确立了病毒基因组的限制性图谱,并与病毒的生化图谱作了相应的排列。病毒的主要抗原,结构蛋白VP1的编码序列作了鉴定,并把该序列插入质粒载体,于λ噬菌体P_L促进子的控制下这一序列得到了表达,通过放射免疫检测方法证明了抗原多肽在一种合适寄主中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7.
侧孢芽孢杆菌AS 1.864,多粘芽孢杆菌AS 1.794,球形芽孢杆菌AS 1.560是带有质粒的菌株,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回收质粒DNA,并经电镜观察证明质粒DNA分子的存在。首次发现AS 1.864菌株的培养液及其无菌过滤液对蚊幼虫有显著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用Qβ噬菌体鉴别出太肠杆菌PH116为F-菌株。此菌株抗四环素,对利福平敏感。通过与菌株W1177F-Tets RifR 的接合转移试验,肯定了PH116菌株的四环素抗性基因位于R40质体上。R40质体的接合转移频率为10-7。除接合转移外,R40质体还可通过转化途径进行传递。R40 质体DNA分子呈超线团状及开放形环状。测量了103个R40质体DNA的外形长度,求得平均长度为1.03微米+0.10。R40质体DNA的分子量为2×106道尔顿左右。  相似文献   
10.
电场诱导营养缺陷型酵母原生质体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以酿酒酵母营养缺陷型单倍体菌株; Jz-25,a,ura。和Jz-22,a,trp’ade一的原生质体为材料,采用改进的大尺寸电融合小池,以频率为1MHz,强度为450V/cm的正弦交变电场作电介质电泳,使原生质体沿电力线方向排列成串,建立起质膜间的紧密接触;接着以高强度4.5kv/cm、短时程40μs的Rc放电脉冲触发并列质膜的可逆电击穿,引起膜的通透性瞬时增大,从而导致原生质体的融合.为了进一步增大从电极间取出的融合体数目,而克服由于增高交变电场引起的使溶液过热的副作用,实验中还设计了以PEG聚集原生质体后,加高强度7.0kv/cm短时程45μs的可逆电击穿脉冲触发融合的程序。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电融合程序的融台频率都要比以相同材料所作的纯PEG对照实验的融合频率有所提高。通过对融合产物作交配型检验和测量细胞的尺寸,初步可以证明融合子在质融后已发生核配,产生出二倍体菌株。看来细胞电融台方法可成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