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菜小孢子发育相关基因BcMF3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永勤  余小林  曹家树 《遗传学报》2004,31(11):1302-1308
利用cDNA-AFLP技术对‘矮脚黄’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var.communis Tsen et Lee cv,Aijiaohuang)雄性不育两系不育株系与可育株系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以A18和T16引物为引物对在可育的中蕾和大蕾中筛选出一条474bp特异表达的差异条带BA18-T16,配合RACE方法扩增了该片段的3’和5’末端,获得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BcMF3。BcMF3全长2082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755bp,编码58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cMF3基因与油菜、大白菜和拟南芥的花药特异表达果胶甲酯酶(PME)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由此推定,BcMF3基因为白菜花药特异表达的果胶甲酯酶基因。  相似文献   
3.
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chinensis Maki-no)起源于欧洲的野生芸薹,有许多变种和类型,是我国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普遍栽培的重要蔬菜种类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白菜的植株再生频率同其他芸薹属作物相比较低,因此,影响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白菜品种改良上的应用。虽经国内外多年的研究,白菜的植株再生频率有所提高,但还达不到转基因植物研究80%-90%的植株再生频率的要求。本试验在筛选获得“油冬儿”白菜适宜培养基配方的基础上,比较了“上海青”等8个白菜类蔬菜不同品种在该培养基上的离体培养再生效率,进一步完善了白菜类蔬菜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4.
提高榨菜离体培养植株再生频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榨菜“浙桐1号”品种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对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和不同外植体等主要因素的筛选,大幅度提高了榨菜离体培养植株再生频率。结果表明,2mg/L6.BA 0.2mg/L2,4-D的组合较为适宜,其不定芽再生频率可达50%,且外植体以下胚轴为好:而CPPU和2,4-D的适宜组合为1.5mg/L 0.2mg/L,其不定芽再生频率高达66.67%,最适外植体为带柄子叶。同时,研究结果显示,添加0.25~1mg/L的GA,对榨菜已分化的不定芽的伸长有抑制作用;子叶柄和下胚轴外植体的分化具有极性现象。  相似文献   
5.
新外来杂草--裂叶月见草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明  曹家树  丁炳扬  刘青娥 《生物学通报》2004,39(9):20-21,F004
裂叶月见草是浙江新发现的外来杂草,就其分布情况、形态特征、开花结实特性等进行了观察研究,认为裂叶月见草是人们通过蔬菜种子调用时无意带入的,并得出了裂叶月见草的繁殖系数大、适应性强,具有一定入侵性的结论,并提出了加强种子管理、宣传教育和控制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卢钢  曹家树 《植物学报》2002,19(1):103-109
阐述了一种mRNA指纹图谱技术,即cDNA_AFLP技术的原理和程序; 该技术具有重现性高、准确可靠、效率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植物遗传标记分析、基因表达特性研究以及分离植物基因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化学诱导表达系统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诱导启动子可以在特定时间和部位激活或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化学诱导表达系统,用于基因功能分析、无标记植物转化、特定位点DNA切除、育性恢复和RNA沉默等方面的研究。化学诱导表达系统为基础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将大大加快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曹家树 《遗传》2010,32(8):791-798
文章从现有主流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的问题入手, 以生物适应进化原理为认识基础, 讨论生物进化的动力, 以求对生物进化机制有一个新的认识。在薛定谔“生命赖负熵生存”观点的指导下, 提出了“负熵流”包括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 以及负熵流是生命生存和发育的动力的观点。作者在原有生物适应进化原理基础上, 修改完善并提出了“DNA、RNA和蛋白质在环境作用下的生物适应进化调控系统”理论, 并根据系统发育是个体发育的“积分”的观点, 推论得出生物与环境的负熵差引起的负熵流也是生命进化的动力, 对生物进化机制作出了新的理解。基于这样的生物进化机制的认识, 提出了“进化是一个子系统在其上一等级系统中, 将自身全部或部分信息遗传给下一代子系统, 并在其适应上一等级系统过程中, 产生一些新质, 终止一些旧质, 从而在其上一等级系统中得以延续的变化过程”的概念, 并探讨了一些与进化有关的其他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9.
快速碱化因子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植物多肽类信号分子,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通过已得到的普通白菜的快速碱化因子基因BcMF14(GenBank序列登录号EF523516)的核苷酸序列,在其编码框两侧设计引物,从菜心中克隆出该类信号分子基因,命名为BcRALF(登陆号:GU086228)。序列同源比对表明该基因与花椰菜、拟南芥等的快速碱化因子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证明BcRALF属于快速碱化因子家族。蛋白质特征预测以及蛋白序列结构分析发现BcRALF蛋白包含有多个生物活性位点,符合其作为多肽类信号分子类蛋白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植物多肽信号分子RALF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肽信号分子调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在动物、细菌、真菌中广泛存在,而植物多肽成分的信号分子直到1991年才首次报道,但随后即从植物中陆续分离出多种多肽类生长调节因子.快速碱化因子(rapid alkalinization factor,RALF)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中.被证明在植物多个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都表达,具有使植物组织生长的培养基碱化、抑制根生长等多种作用.现对RALF同源基因的特征以及表达情况、RALF多肽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等进行介绍,为RALF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