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棒头草幼穗在含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胚性、非胚性和中间型愈伤组织。根据形态、淀粉粒等指标可将组成这些愈伤组织的细胞分为三类。改变培养基中2,4-D的浓度,能诱导三类愈伤组织相互转变。从胚性愈伤组织中诱导形成了大量体细胞胚;体细胞胚是从单个原胚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它们能正常萌发、再生小植株。这种再生能力现已保持了34个月。小植株移植在土壤中可以正常生长、分蘖、开花和结实。  相似文献   
2.
应用一交变电场(正弦波,500KHz,175—225V/cm),分别将裸大麦(正常或正常与黄化)、蚕豆、烟草的叶肉原生质体在一定间隔、平行的两电极间排列成串。再附加单个的方波脉冲(10—40μs,800V/cm,因不同的材料而异),以诱导相邻原生质体局部接触区发生质膜的可逆击穿而形成融合。上述正弦波和方波脉冲均由自制的细胞融合仪发生。在本实验条件下,融合率可达50%以上,并探讨了方波脉冲讯号以及其它有关的条件对于融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夜温条件对胚乳细胞增长及其淀粉粒积累动态等的影响和籽粒重量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夜温增高对小麦籽粒胚乳细胞生长和数量的增长有促进作用。夜温高处理前期的胚乳细胞比夜温低的处理多,细胞大小也较夜温低的处理显著为大。 2.胚乳中淀粉粒数的增长曲线,夜温高与夜温低两者在花后15天有一个交叉,花后15天前夜温高的处理较夜温低的处理高,花后15天后夜温低的显著超过夜温高的,并且保持到成熟,它与粒重的表现趋势相似,是影响粒重的重要因素。 3.夜温低对籽粒糊粉层细胞的增长是有利的,同时胚乳囊增大,是影响粒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4.夜温高对籽粒前期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加速了器官和组织的衰老,成熟期也因此提早。 5.夜温低有利于籽粒的生长和灌浆,最后获得大而重的种子;夜温高则相反。在籽粒形成的前期或后期置于夜温低的条件下对增加粒重都看出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经过七十多年的知识累积,近年来获得飞跃发展。它不仅引起了国内外多种学科工作者的兴趣和重视,而且对于农业、医药、工业生产上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本文着重介绍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林分空间结构直接反映林木间资源竞争情况和生长空间分配状况,对掌握生态林生长状况、制定林分结构调控措施,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服务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北京市通州区油松林、白蜡林、旱柳林、毛白杨林、国槐林、刺槐林和垂柳林7种平原生态林为对象,采用聚集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树冠指数、竞争指数、边缘效益和空间结构综合指数评价了平原生态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区林分水平分布格局良好,聚集度处于0.32~1.41,角尺度都分布在0.4左右,大小比数主要分布在0.5附近。林分垂直分布格局有待改善,开敞度介于0.19~0.52,大部分树冠指数在0.7左右,竞争指数均大于50,整体居于高位状态。除刺槐林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为Ⅲ级外,其他6种林分均为Ⅱ级,林分开阔程度较低,生活力一般,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从大到小为刺槐林>垂柳林>油松林>旱柳林>白蜡林>国槐林>毛白杨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初步实现水稻原生质体培养的程序化后,选用普通栽培稻P339和特种稻苏御糯选的原生质体为融合亲本,利用碘乙酸(IA)和罗丹明-6G(R-6G)这两个代谢互补抑制剂钝化处理亲本原生质体,确定了合适的抑制条件。P339用0.25mmol/L IA,苏御糯选用50μg/ml R-6G分别经30min钝化处理,通过PEG和高Ca~(2 )、高pH法诱导融合,异源融合体具有代谢互补效应,经培养得到愈伤组织17块,并进一步分化获得不同形态的再生植株12棵。移栽存活的再生植株成熟后可育,通过对这些植株的形态以及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的分析表明是融合后的体细胞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近代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研究是从Power等人(1970)的工作开始的。如果把这十多年有关的资料加以分析归纳,不难看出它之所以能发展是基于植物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中两个试验途径的成就即:(1)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方法;(2)分离和操纵原生质体的技术。有了这些,才能使研究从个体水平进入细胞水平,能够在容器中用数以万计的细胞进行  相似文献   
8.
从首次得到植物细胞杂种至今已有15年;本文简要综述这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问题。这几年植物细胞杂交有如下一些趋势: 1.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得到的细胞杂种例证仍然在增加,但新组合的增加速度减慢。1983年已有70多个组合再生杂种植株,到1986年仅增至80多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谷子原生质体看护培养中一些问题。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物愈伤组织做看护细胞对谷子原生质体培养植板率有不同的影响。用光头稗草愈伤组织对谷子胚性、非胚性或中间型愈伤组织的原生质体进行看护培养,以对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效果最好。看护培养主要是作用于原生质体形成完整细胞后的生长发育,试验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看护细胞数量效应。  相似文献   
10.
经诱导得到胡萝卜光自养型愈伤组织。以叶绿素为单位计算,获得的光自养型愈伤组织的光合活力达到甚至超过了整体植株叶片水平。同时测定愈伤组织光自养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其叶绿素含量逐渐上升、暗呼吸速率和Chl a/Chl b比值逐渐下降。并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愈伤组织中叶绿体结构逐渐发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