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液泡对垂体黄体生成素(LH)分泌形成高峰的调节@周寿康$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上海200032 @任惠民$复旦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中国上海200040 @易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中国上海200025 @顾敦瑜$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上海200032  相似文献   
3.
周寿康  赵伟 《生理学报》1997,49(1):88-94
应用ABC亲和组织化学顺序、MIS-1计划机图象处理系统测定外源性LHRH刺激雄性大鼠LH分泌高峰前后LH细胞面积、细胞内液泡面积和细胞形状等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雄性大鼠LH基础分泌时,LH细胞处于贮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周寿康  谢衷明 《生理学报》1988,40(5):430-436
本报告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确定大鼠动情周期垂体促性腺细胞的周期性形态学变化。实验将大鼠垂体石蜡切片用兔抗HCG血清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方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用分格计数法和修正的落点法分别测定促性腺细胞的数量和大小。测定和观察结果为:(1)每平方nam细胞的平均数目为间情期662±36、动情前期633±102、动情期449±105和动情后期472±76。用方差分析表明,间情期和动情前期受染色的细胞平均数目明显多于动情期和动情后期(n=12,P<0.05)。(2)受染色促性腺细胞的平均面积(μm~2)为间情期106.00±11.70、动情前期107.00±13.10、动情期95.70±10.30和动情后期101.00±5.95,在动情周期的不同时期细胞大小无显著差异。(3)在动情周期的不同时期促性腺细胞各种类型的分布特征呈周期性变化。此结果提示:受染色促性腺细胞数量和结构类型的周期性变化可能与大鼠动情周期中血清促性腺激素浓度的周期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受精卵与子宫内膜发育的同步化是卵子着床的重要条件,这一原理已得到证实与公认。前文表明,复方孕素1号避孕药可引起人体子宫内膜提早转化:正常妇女子宫内膜一般于月经周期第16天由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早期,第21天发育到分泌晚期,第26天发育到行经前期;而服药对象内膜则早在周期第12、17和20天便发育到相应各期,较正常提早数日转化。作者推测,药物引起的子宫内膜提早转化,很可能干扰了内膜与卵龄的同步化,从而造成胚泡不能着床。并认为这可能是该药抗着床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探讨孕素1号的抗着床原理,验证上述设想,在家兔上建立了孕素1号抗着床模型。本工作即按照模型采用的给药时间与剂量,研究药物对假孕家兔引起的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观察孕素1号是否同样可引起家兔内膜早熟?同时,利用卵子移植实验,观察早熟的内膜是否对移植卵的着床有影响,从而对孕素1号的抗着床原理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