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119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CRRT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症反应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28d内病死率。结果: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下降,氧合指数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7 d后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血乳酸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28d内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住院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太子参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部入药,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大,但其栽培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连作导致产量品质严重下降,病虫害猖獗,探索太子参连作障碍形成的机制及其消减措施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广泛栽培的“柘参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壤农化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荧光定量PCR(qPCR)等技术对不同连作年限或不同消减措施下太子参根际土壤的主要养分、酚酸含量动态及特异菌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太子参连作导致产量显著下降,与正茬相比产量下降达43.5%,而水旱轮作和微生物菌肥处理可不同程度缓解其障碍效应.太子参连作土壤主要养分(如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钾)未降反升,但导致土壤酸化.HPLC分析表明,太子参连作下或者随生长时期的推进,土壤酚酸类物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积累效应,膨大中期和收获期重茬土壤中大部分酚酸含量甚至低于正茬土壤.进一步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太子参连作导致前期分离筛选到的几类病原菌(如尖孢镰刀菌、踝节霉菌、Kosakonia sacchari)的绝对含量显著上升,而水旱轮作和微生物菌肥处理可有效降低3类病原菌的含量,改善微生态结构.综上认为,太子参连作障碍的发生并非由土壤养分匮乏或者酚酸持续积累直接造成,可能主要与连作下土传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爆发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太子参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及消减修复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在两种氮肥施用(低氮,LN和常规氮,NN)水平下,研究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和小麦收获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溶性碳、有机磷、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O2浓度处理,高CO2浓度处理在显著增加作物生物量的前提下,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增加幅度小麦季大于水稻季,根际大于非根际;水稻季土壤可溶性碳含量增加,且NN水平下水稻和小麦季进入土壤的可溶性碳增加,导致土壤有机磷降低幅度低于LN水平,且水稻季根际土壤大于非根际土壤,有机磷的降低是保证有效磷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加氮肥施用将有利于土壤有机磷的增加,对维持土壤磷的供给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作物对高CO2浓度的持续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盆腔炎患者应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参照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治疗组应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参照组(74.42%),差异性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盆腔炎患者联合应用妇科千金胶囊与金刚藤胶囊治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熊延靖  吴艳红 《菌物学报》2020,39(2):343-351
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白色念珠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首先构建白色念珠菌体外生物被膜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和甲基四氮盐(XTT)法检测大蒜素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ALS1ALS3HWP1MP65SUN4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当大蒜素浓度≥12.5μg/mL时,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生长被抑制,并且在生物被膜形成的早期,大蒜素干预能有效抑制其形成;大蒜素能下调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ALS1ALS3HWP1MP65SUN41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提示,大蒜素可有效抑制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可能与其下调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过人工产卵环境模拟, 成功诱导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自然产卵受精, 通过标志跟踪和视频监控等方法对青海湖裸鲤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青海湖裸鲤的繁殖过程包含了追逐、伴游、潜尾、溅戏和交尾等典型行为。其中溅戏行为(单尾雌鱼或雄鱼背鳍露出水面并用尾部拍击水面)首次被观察确认, 常被误认为是交配行为。追逐、伴游、潜尾和溅戏等繁殖行为平均频次分别为: 5.7、14.7、9.3和3.5 次/d。通过采用不同性比重复配对实验发现, 在观测到的34次交配行为中, 32次(94.1%)均为1雌和1雄配对交配。研究还发现性成熟的雌性青海湖裸鲤为一次产卵类型, 短时间内多次交尾排卵, 雌雄交配(排卵授精)行为约每天3—9次, 每次排卵耗时约4—9s, 每次平均排卵量131粒(范围15—376), 每尾雌鱼可连续交配产卵3—7d。观测到34次的交配行为中, 31次(91.1%)均发生在夜间(23: 00—次日2: 00), 3次(8.9%)发生在白天(早晨6:00—7:00)。研究首次基于人工模拟产卵环境观察描述了青海湖裸鲤的繁殖行为特征, 可为青海湖裸鲤人工产卵场构建、自然繁殖监测和产卵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ksii)资源补充状况, 于2019年5月26日至9月2日逐日在青海湖第二大支流沙柳河开展了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丰度时空变化特征的调查研究, 共采集青海湖裸鲤鱼卵3386粒, 仔鱼4690尾。调查发现, 亲鱼自5月底开始洄游, 鱼卵6月初出现, 6月底至7月初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至8月中旬基本消失。仔鱼数量自7月初呈波动式上升, 8月达到高峰, 9月初逐渐消失。经估算, 沙柳河鱼卵径流量为25.58×106粒, 仔鱼径流量为62.00×106尾。鱼卵仔鱼空间分布为从河口往上丰度依次递减, 断面水平分布为右岸>左岸>中心。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 昼夜鱼卵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 昼夜仔鱼丰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鱼卵仔鱼漂流高峰期均集中在夜间。鱼卵丰度与流速呈显著正相关(P<0.05), 仔鱼丰度与流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与径流量日上涨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报道了沙柳河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现状, 填补了该水域青海湖裸鲤早期资源研究的空缺, 为青海湖裸鲤上溯亲本资源量和入湖幼鱼资源量估算提供了数据支撑, 可为青海湖裸鲤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形态转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体外动力学过程;采用CLSI-M27-A3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白念珠菌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菌丝形成的影响;qRT-PCR法检测在不同浓度大蒜素作用下白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HWP1、ALS1、EFG1、PDE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白念珠菌在Spider液体培养基中6 h时出现较长菌丝,24 h后镜下可见大量念珠菌菌丝包裹酵母细胞,紧密交错;大蒜素对白念珠菌的MIC值为25μg/mL;倒置显微镜观察(25~100)μg/mL浓度的大蒜素能明显抑制Spider液体培养基中白念珠菌菌丝的生长;qRT-PCR结果显示,在(25~100)μg/mL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下,白念珠菌菌丝相关基因表达下调。结论大蒜素能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的形态转换,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菌丝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受精过程中精卵质膜融合分子机制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基因剔除技术的发展及众多新技术的应用,人们发现这一过程涉及多种分子,目前对卵膜上的CD9、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和整合素研究较多。现从细胞层次和分子层次上总结三者在精卵质膜融合方面的实验及结论,分析各个实验结果矛盾之处,讨论精卵质膜融合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poly(A)-binding protein,PABP]是一类可以与mRNA 3′端Poly(A)结合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可通过与Poly(A)的结合参与mRNA的翻译并调节其稳定性。PABP在脊椎动物配子发生和早期胚胎聋亨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PABP成员还在不断的发现之中,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具有结构和功能各异的Poly(A)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