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需求条件进行定量研究, 实验结合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原位生境调查,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构建产卵环境诱发野生亲鱼自然繁殖, 解答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环境需求。结果表明, 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发生与水温、水深、流速、光照及底质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卵石河床质较细砂等底质环境可显著提升自然交配诱导率及繁殖效果; 在合适的底质条件下, 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适宜条件: 水深为0.15—0.2 m、流速为0.2—0.4 m/s、水温为10.8—14.3℃; 15D﹕9L比例的光周期有利于促进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发生。在人工模拟环境中, 水深≥0.45 m、流速≥0.8 m/s、温度≥17℃或≤6℃、全光照等环境中未观测到自然繁殖活动的发生, 这些被认为是其自然繁殖环境的限制条件。研究阐明了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野生亲鱼自发产卵繁殖的环境需求, 构建人工模拟产卵环境技术, 为自然产卵场生境调查评估、改进人工繁育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五条河流青海湖裸鲤的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现状,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青海湖裸鲤[样品采自青海湖的五条支流,分别为泉吉河(QJ)、沙柳河(SL)、哈尔盖河(HEG)、布哈河(BH)以及甘子河(GZ)]的13种同工酶,共记录26个位点,统计了基因频率,计算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6个基因位点中多态位点6个,分别为Pgm、Hk、Cat、Gdh、Es-t1、S-Mdh,多态位点比例(P0.99)为23.08%,表明青海湖裸鲤的五个群体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分别计算了五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H)为0.1161(HEG)、0.1178(GZ)、0.1304(SL)、0.1305(BH)、0.1287(QJ),多态位点比例(Ae)分别为1.3112(BH)、1.3069(SL)、1.2542(GZ)、1.2492(HEG)、1.2453(QJ);除泉吉河群体外,其它四个群体的遗传偏离指数均为负数,表明多数群体处于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状态;计算了五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以及遗传相似度,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距离与遗传相似度与各个河流的地理位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根据五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通过构建系统树图将其基本分为两大种群,甘子河与哈尔盖河两群体为一类群,另外三个群体分为一个类群;计算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7.2013,说明河道之间具有较为广泛的基因交流,并计算了两两群体间的基因流,其中布哈河群体与其它群体间的基因交流都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3.
6个地区青海湖裸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测定青海湖6个不同地区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 alskii)肌肉主要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淡水青海湖裸鲤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大于(P<0.05)其他5个地区,蛋白含量显著大于(P<0.05)黑马河青海湖裸鲤肌肉的蛋白含量,6个地区青海湖裸鲤肌肉营养成分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总体上,青海湖裸鲤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7.26%~18.87%;粗脂肪含量为1.51%~3.37%;灰分含量为1.42%~1.61%;18种氨基酸总量15.48%~17.16%,其中除色氨酸外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6.38%~7.05%,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5.82%~6.49%。青海湖裸鲤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尤其是淡水青海湖裸鲤品质更佳,淡水的生态环境可能更适合青海湖裸鲤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裸鲤生活史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军 《四川动物》2005,24(4):455-458
用模糊聚类法定量研究了青海湖裸鲤的生活史类型,以平衡产量模式进行了验证,并用世代生物量法探讨了其合理捕捞强度与捕捞年龄.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属比较典型的k-选择类型鱼类;青海湖裸鲤平衡产量曲线与达氏鳇的平衡产量曲线非常相似;青海湖裸鲤的临界年龄为15.67龄,整个世代生物量在11~16龄达到最大;建议对青海湖裸鲤进行捕捞的最小捕捞年龄为12龄,捕捞强度不超过0.1.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裸鲤体腔寄生蠕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青海湖裸鲤体腔为三种寄生蠕虫寄生,即裂头绦虫裂头蚴,舌状绦虫裂头蚴和对盲囊缄虫的三期幼虫,这几种蠕虫不同大小的青海湖裸鲤中数量差异很大,将其看作一个组分群落,并根据其发生数量进行模糊聚类和极点排序,结果将其分为二个亚组分群落,即体长小于150mm的青海湖裸鲤体腔蠕虫亚组分群落和体长大于150mm的个体的体腔蠕虫亚组分群落。这与宿主的行为和食性改变有密切关系,舌状绦虫与另两种蠕虫间有显著负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裸鲤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2年5月—2003年7月采自青海湖的1174尾青海湖裸鲤样本年龄进行了耳石鉴定,并依据年龄推算了生长率。青海湖裸鲤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0174×L2.4990(♀)、W=0.0000402×L2.7538(♂),雌、雄个体生长差异显著。其体长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51.9301(1-e-0.0711(t 0.3044))(♀),Lt=682.8688(1-e-0.0530(t 0.4240))(♂);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Wt=1237.3431(1-e-0.0711(t 0.3044))2.4990(♀),Wt=2567.3242×(1-e-0.0530(t 0.4240))2.7538(♂)。其雌、雄生长拐点分别为12.57龄和18.67龄。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裸鲤mtDNA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赵凯  李军祥  张亚平  罗静  李太平  吴华  田海宁 《遗传》2001,23(5):445-448
本用Bcl、AvaⅠ,BamHⅠ,PstⅠ,KpnⅠ,PvuⅡ共6种限制性内切核酶,分析了15尾青海湖裸鲤mtDNA的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共检测出20个酶切位点,发现BclⅠ,BamHⅠ和PvuⅡ三种酶切类型具有多态性。根据不同个体mtDNA的酶切类,青海湖裸鲤存在4种mtDNA单位型,计算mtDNA多态度π值为0.0043,初步认为青海湖裸鲤在线粒体DNA上存在较丰富的群体内变异。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青海湖不同支流中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我们对采自于不同支流中的群体进行了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FLP)。应用10对多态性引物在6个青海湖裸鲤群体中共扩增位点34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84个,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的比例为52.9%;筛选得到79个特异位点,构建了AFLP指纹图谱,根据谱带特征可以将不同支流中的青海湖裸鲤准确区分。遗传聚类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7时,将六条河流的裸鲤归为为四支,沙柳河、甘子河、黑马河各归一支,哈尔盖河、泉吉河、布哈河为同一支。研究结果为青海湖裸鲤遗传多样性检测和亲本选育提供了技术参数,对青海湖裸鲤资源保护和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中野生亲鱼的选择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裸鲤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法,对青海湖裸鲤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系统地描述了各期卵巢和精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1)青海湖裸鲤性腺的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卵母细胞从第3时相发育到第4时相基本同步。第Ⅳ期末卵巢,第4时相卵母细胞的卵径大小比较整齐,卵径平均值为2.3mm,第4时相卵母细胞占切面上卵数的85%以上,占切片面积的96%以上,第2、3时相卵母细胞已很少;(2)产后卵巢的组织结构逐步由第Ⅵ期回复到第Ⅱ期,再由第Ⅱ期到第Ⅲ期向第Ⅳ期过渡;(3)性成熟个体有68.12%的雌鱼和83.9%的雄鱼以第Ⅳ期性腺越冬,另有21.01%的雌鱼和10.7%的雄鱼以第Ⅲ期性腺越冬,还有10.87%的雌鱼和5.4%的雄鱼以第Ⅱ期性腺越冬。根据青海湖裸鲤各季节性腺发育情况,作者认为青海湖裸鲤已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参与繁殖活动,存在生殖间断性。这反映了青海湖裸鲤的繁殖习性对高原寒冷多变气候的适应性。还对卵黄核和核仁在卵黄形成中的作用以及青海湖裸鲤的产卵类型和生殖间断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裸鲤寄生舌状绦虫的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舌状绦虫裂头蚴只寄生在体长小于220mm的青海湖裸鲤中,其种群在宿主种群中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分布的强度随寄生虫种群平均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舌状绦虫在宿主体腔生长,产生明显的空间拥挤效应,可能导致宿主死亡或被食鱼鸟类捕食而转移到终末宿主中。在体长小于120mm的宿主中,密度依赖的死亡过程可能是使聚集强度降低的原因;而体长140-200mm的鱼中,则是非密度依赖的全死过程使聚集强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