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综述了病毒在植物寄主内扩散中的运动蛋白的作用。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运动蛋白与病毒核酸形成运动蛋白核酸复合物,介导病毒扩散。在病毒复制与扩散过程中,运动蛋白与宿主细胞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骨架、胞间连丝发生作用,并受细胞果胶甲基脂酶、包含体、β-1,3-葡聚糖酶、磷酸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植物体内遗传物质系统性运输的一个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棉花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形态抗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区试验条件下,以百株累积卵量、百株平均幼虫量及百株平均蕾铃受害量为考察指标,红叶可使危害减轻28.1%、31.45%和36.O%;鸡脚叶可使其下降19.0%、25.4%和28.4%;窄卷苞叶使其降低25.8%、32.9%和34.0%;光叶使各指标分别降低32.7%、35.1%和37.3%。高棉酚(油腺)抗性主要表现为对幼虫的抗生作用,使幼虫量下降了45.1%,使蕾铃受害量下降了51.4%。此外,研究还表明,两种抗虫性状的抗性效果有累加作用,鸡脚叶与红叶联合作用使三项指标分别下降达48.3%、55.2%和57.9%;红叶与窄卷苞叶则使危害减轻了52.7%、58.3%和60.6%;具有光叶与较密油腺两个抗虫性状的品种受害可减轻29.9%、54.9%和58.3%。将一些具有相对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其F1有不同的抗虫表现。红叶、鸡脚叶和光叶品种与其对照杂交后的F1代因在不同程度上保持了抗虫性状故能表现出抗性,而窄卷苞叶品种与其对照杂交后F1代苞叶正常,则未能表现出抗性。因小区条件限制了无蜜腺抗性的表达,无蜜腺小区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项研究从新羽化的蜜蜂蜂王毒腺中提取了总mRNA,用逆转录的方法,合成了cDNA,并将其克隆到了噬菌体质粒λgtll的EcoRI位点,建立了melittin的cDNA文库。用PCR扩增技术从cDNA文库中产生了长度为87bp的melittin基因,并将其插入到高表达载体pBV220的EcoRI和pstI位点构成重组质粒PBM95,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1的感受态细胞中。经过在含氨苄青霉素的LB平板上对转化子进行筛选和对来自转化子中的重组质粒PBM95的酶切分析及melittin基因的测序,证明melit-tincDNA克隆成功。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饲喂棉铃虫的方法,测定了诱导棉株对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幼虫体重和肾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菌处理和加菌处理的诱导抗性棉株可分别使棉铃虫幼虫发育历期延长0.5和3d,幼虫体重(5龄)降低11.45%和19.60%,蛹重降低6.54%和10.81%。用诱导棉株叶片饲养8日龄棉铃虫幼虫3天后,菌诱导和无菌诱导分别使棉铃虫的相对生长率降低22.9%和17.2%,相对取食量降低26.1%和21.4%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细胞分裂期染色体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精巢组织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夜蛾的染色体数目为n=31;染色体为弥散着丝粒染色体,2条染色体上存在次缢痕;晚偶线期出现染色体互锁现象;从早粗线期到晚粗线期联会复合体逐渐伸长;终变期同源染色体形成环状、端部交叉、尾尾相对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亚麻荠对小菜蛾幼虫取食和成虫行为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麻荠是一种很少有害虫危害的油料作物。用室内生测和Y 型嗅觉仪研究了亚麻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取食和成虫行 为反应的影响。以甘蓝作对照,用亚麻荠叶片喂养的小菜蛾初孵幼虫3天后校正死亡率为79 .2%,显示了较强的致死作用;喂养小菜蛾3龄幼虫至化蛹,其存活率、化蛹率、蛹重及成 虫寿命都显著降低,表明亚麻荠对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在幼虫的取食选择实 验中,有甘蓝叶供选择时,小菜蛾幼虫不取食亚麻荠;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小菜蛾幼虫也 取 食亚麻荠叶片,但取食量很小,与取食甘蓝叶的量相比,差异极显著。行为反应测试表明, 小菜蛾成虫对甘蓝和亚麻荠植株的挥发物都有明显的趋性反应,与对照(净化空气)相比, 差异极显著,而在甘蓝和亚麻荠之间无选择性。说明小菜蛾成虫对亚麻荠植株的挥发物具有 较强的定向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Eversmann)是近几年在山东、山西发现严重危害小麦的新害虫,其同属的北美田草螟A.vulgivagella(Clemens)在美国和加拿大危害小麦、黑麦等,它们是否可以对全国小麦主产区构成威胁,需要进行其适生区的研究。【方法】根据现有分布区的最佳拟合获得预测参数,利用CLIMEX模型获得2种害虫在全国小麦生产区的适生区。【结果】白眉野草螟和北美田草螟在我国小麦主要产区均具有很高的适生性(EI值>20)。【结论】对白眉野草螟加强防控防止扩散危害、对北美田草螟加强检疫防止入侵我国,对保护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治疗白癜风方剂中筛选出中药45味,观察这些中药50%乙醇提取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和无细胞系统多巴色素自动氧化生成黑素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有21味中药乙醇提取物在3个不同浓度对蘑菇酪氨酸酶活性、黑素生成具有激活作用,其中女贞子、梅花和八角茴香对酪氨酸酶的激活作用较明显;同时分析了其中有激活作用的中药的功用等分类情况,以探...  相似文献   
9.
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简要叙述了中国昆虫染色体研究的现状,包括研究涉及的昆虫类群、核型分析结果、研究方法和手段、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形态变异、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等。我国学者对昆虫染色体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迄今已对蜉蝣目、蜚蠊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蚤目和膜翅目等10目481种昆虫的核型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蝗虫、蝽类、蚜虫、蚕类、果蝇、摇蚊及实蝇等。在染色体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蚕类和果蝇等有丝分裂;蜚蠊类、蝗类、蝽类和蚕类的减数分裂及性别决定机制;部分昆虫的联会复合体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果蝇和蚊类昆虫的唾腺染色体;果蝇的B染色体;蚕类和蚊类昆虫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等变异;蚕蛾类的数量变异。研究结果多应用于昆虫系统分类和进化的探讨,揭示昆虫遗传与变异规律。通过与国外研究成果对比,提出昆虫染色体研究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未来昆虫染色体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植物 mi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RNA家族中最近发现和研究的一个新种类miRNA,它与动物体内的miRNA有相似点,但也有不同。它参与指导mRNA的剪切,影响转座子,目前在拟南芥中发现了19种miRNA,由Dicer酶和Argonaute蛋白作用下产生的,通过与目标序列的互补影响mRNA剪切和DNA甲基化,引起相关生理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