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昆虫染色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昆虫染色体的研究,对昆虫分类学如分类系统的建立、近缘种的区分乃至种下分类;对遗传学包括分子遗传学及对害虫的遗传防治等;对昆虫的种类演替规律、种间种内进化甚至对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机理等自然奥秘的揭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从李汝琪教授于1930年首 相似文献
2.
螽斯科昆虫染色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状态等特征代表了一个物种内所有个体或同一个体所有细胞的固有状态,可见染色体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生物的本质。染色体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近线种的区分、比较,另一方面对阐明物种的历史及其演化路线极为重要,甚至对害虫防治,以及害虫产生抗药性机理的探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螽斯隶属于昆虫纲(Insecta)直翅目(Orthoptera)螽斯科(Tettigoniidae),是一类与农、林、牧业有密切关系的昆虫,有些种类曾造成严重的危害,有些种类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综述中国蝇类染色体研究的现状,包括研究涉及的类群、核型分析结果、研究方法和手段、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特殊染色体及应用。讨论蝇类染色体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赫宁;贾志超;许宇涵;张欢欢;周金成;张礼生;董辉 《应用昆虫学报》2025,(1):23-30
除了常染色体以外,一些生物体还存在某些非必需染色体,被称为B染色体,通常起源于种内或种间的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片段。在昆虫中,B染色体被报道于石蛃目、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类群中。本文综述了昆虫B染色体的起源、传播及其对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关研究方法。开展昆虫B染色体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这类“自私”遗传元件的起源、进化及生物学功能,还将为资源昆虫遗传改良、害虫遗传防治、基因组编辑技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半翅目昆虫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研究不仅对了解生物的遗传变异,性别决定、个体发育和生理过程的调控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能为确定生物类群的地位,阐明物种的历史及其演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对解决近缘种之间的分类问题亦有作用。半翅目(Heteroptera)是昆虫纲中一个较大的类群,其中包括了许多有益和有害的种类,全世界已知38000余种[1]。止1985年进行过染色体研究的种类有1200种[2],涉及46个科。我国半翅目昆虫种类已记录刀瓜种左右,估计可达4000种以上,但在我国至今尚未见任何半翅目染色体研究的报道。半翅目昆虫染色体的研究于1…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昆虫学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建国70年以来我国学者对采自中国的昆虫化石的研究成果。从化石昆虫分类学与埋藏学、系统演化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与伴生动植物的协同演化研究四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我国古昆虫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日本昆虫产业开发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口的迅速膨胀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愈来愈大,资源问题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日本是经济大国,却是资源小国,对于资源不足的危机感更是强烈。根据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日本明确提出,昆虫是目前为止,地球上最大的未被人们所充分利用的资源[’-’]。因而,正在大力推进有关研究和开发工作。笔者认为日本昆虫产业开发的现状与展望很有参考价值,特扼要介绍如下。!高度重视,多方参与,有计划地进行基于昆虫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末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这一认识,在日本农林水产省组织的,有产业、学术、政府各… 相似文献
9.
鳞翅目昆虫染色体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鳞翅目昆虫睾丸为材料,在常规压片法基础上引进空气干燥法进行改良。得到高清晰度的昆虫染色体图谱。睾丸在不同的低渗液里处理后,置入卡诺氏液固定,然后用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液染色。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制备所得到的昆虫染色体图,不仅染色体分散好,而且染色体的细微结构较清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淡水三角涡虫(Dugesia sp)的染色体研究(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空气干燥法对不同产地淡水三角涡虫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核型分析表明:河南淇县鱼泉三角涡虫(Dugesia sp)和浙江杭州龙井三角涡虫(Dugesia sp)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6=16m,均为具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河南济源不老泉三角涡虫(Dugesia sp)有24条染色体,为三倍体,核型公式为2n=3x=24=24m,亦全部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上述3个产地淡水三角涡虫染色体的形态较为接近。北京樱桃沟三角涡虫(Dugesia sp)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4,为三倍体,核型公式为2n=3x=24=22m 2sm,由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其中第2、4号各有一条染色体属于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4个产地三角涡虫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存在较大差异,包括二倍体(2n=2x=16)和三倍体(2n=3x=24),染色体基数属于x=8类型。 相似文献
11.
报道中国蛩螽亚科巨叉畸螽Teratura(Macroteratura)megafurcula(Tinkham,1944)和贺氏栖螽Xizicus(Eoxizicus) howardi(Tinkham,1956)的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2n(♂)=31,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为XO/XX型.研究显示,巨叉畸螽的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中的大型染色体和中型染色体相对较大,而小型染色体比贺氏栖螽的染色体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二种癞蝗染色体C带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C带核型在物种鉴定、分类阶元间的比较及其系统演化关系的推断中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染色体组内C带分布位置、大小、数量及异染色质含量可以反映出属、种及种下阶元的细胞学异同。文章报道中国2种癞蝗——红缘疙蝗Pseudotmethis rubimarginis Li和准噶尔贝蝗Beybienkia songorica Tzyplenkov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2种癞蝗均为XO(♂)型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组成均为2n♂=19,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在各染色体相对长度,C带的大小,位置和着色程度上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分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染色体C带核型在物种鉴定、分类阶元间的比较及其系统演化关系的推断中是一个有用的指标,染色体组内C带分布位置、大小、数量及异染色质含量可以反映出属、种及种下阶元的细胞学异同.本研究报道了中国2种短鼻蝗--裴氏短鼻蝗Filchnerella beicki和宽顶短鼻蝗Filchnerella amplivertica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2种短鼻蝗均为XO(♂)型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组成均为2n ♂=19,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在各染色体相对长度、C带的大小、位置和着色程度上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分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野生百合6个种、20个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野生百合20个居群中有1个居群的染色体数为2n=22,其他19个居群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2)20个居群中有4个居群含有B染色体,有12个居群含有数目不等的随体。(3)核型类型中有17个为\"3B\"型,2个为\"3A\"型,1个为\"4B\"型。(4)20个居群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在77.16%~83.83%之间,最长染色体/最短染色体臂比值介于1.85~3.07之间;同一个种下面的不同变种或居群的核型变异也较大。研究表明,中国野生百合不同种或居群的遗传多样表现在染色体数量、是否含有B染色体、不同类型染色体数量以及它们在核型中的排序位置、随体的位置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木兰科11属40种植物的核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探讨木兰科属间系统学关系和一些种的分类学地位,对中国木兰科11属40种进行了核形态研究。所研究的20种木莲属植物都为二倍体,表明木莲属植物主要是在二倍体水平上进化的,不同的种类具有各自的遗传组成,细微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种间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木兰属的染色体数目具多样性,表明属内存在着不同倍性水平上的进化,说明木兰属分布广泛、形态复杂多样有其细胞学基础。细胞学证据支持木莲属应为独立的属,不宜于归并到木兰属。已观察的含笑属都为二倍体,而木兰属玉兰亚属的大多数种类为多倍体。我们认为维持现有的含笑属的分类地位和范围是恰当的,不支持将含笑属和玉兰亚属合并为一属。拟单性木兰属都是多倍体。木兰科植物形态特征重叠,性状呈网状进化,细胞学证据在探讨一些大属属下种的分类地位时具有一定价值,但论及整个科的分类系统和属间亲缘关系时,作用比较微弱。本文在细胞学基础上,结合形态和地理分布,重点对木莲属一些种类的分类地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两种波腿蝗(蝗总科:癞蝗科)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中国两种波腿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结果表明:红胫波腿蝗Asiotmethis zacharjini (Bei-Bienko, 1926) 2n ♂ =18, neo-X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他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除强染的着丝粒C带,S8染色体具强染端部C带带纹,neo-Y染色体还具有一条宽的弱染的近着丝粒端居间C带,性别决定机制是neo-XY ♂型,该种染色体组成和性别决定机制在我国癞蝗中为首次报道,蓝胫波腿蝗Asiotmethis jubatus (Uvarov, 1926) 2n=19♂,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仅具有明显强染的着丝粒C带,性别决定机制是XO ♂型;两种波腿蝗的异染色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 相似文献
18.
以锦鸡儿属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为材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3种锦鸡儿的染色体,按全国第一次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建议的标准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锦鸡儿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6,核型公式分别为:中间锦鸡儿2n=2x=16=10m 6sm、柠条锦鸡儿2n=2x=16=12m 4sm、狭叶锦鸡儿2n=2x=16=14m 2sm,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的核型属于2A型,狭叶锦鸡儿的核型属于2B型。狭叶锦鸡儿二倍体染色体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