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于1986年元月2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议程有:(1)传达了全国委员会成立大会文件以及会上领导同志讲话的主要内容;(2)宣布了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3)讨论并通过了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条例;(4)讨论了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划.会议明确了审定与统一的范围,主要是生物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名词,要反映出八十年代的科技水平.为了便于进行名词审定工作,组成三个专业审查组(成员由各委员分别兼任):(1)第一组:包括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了细胞内微电极电位记录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与钙通道具有不同关系的Ba~(2 )、Zn~(2 )和Ca~(2 )三种二价阳离子对爆放性放电的效应,并对其机理作了初步讨论.20mMBaCl_2或17mM ZnSO_4均可使具有自发放电的神经细胞产生爆放性放电.Ba~(2 )和Zn~(2 )引起的爆放性放电,在振幅、持续时间、去极化波振幅和峰电位数等参数上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高度显著性差异.10mM CdCl_2对自发动作电位在振幅和频率上均显示抑制效应.~(45)Ca同位素示踪实验结果表明,在Ba~(2 )、Zn~(2 )和Cd~(2 )的分别作用下,~(45)Ca进入胞内量都是减少的.  相似文献   
3.
用聚I:C-环己亚胺-放线菌素D系统超诱导生产人,干扰素(HuIFN-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其影响因素很多。为了探讨用国产聚I:C代替进口产品大量生产干扰素的可能性,以及寻找合适的诱生条件提高干扰素产量,我们对一些影响超诱导的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钙荧光探剂的研究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钙荧光探剂测量活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的方法在钙研究中已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技术。特别是由于新的一代荧光探剂的合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发展,使其应用更加广泛。由于国内使用这种技术的实验室逐渐增多,本文将系统介绍钙荧光探剂的发展、测量原理和方法、新的常用钙荧光探剂的比较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大脑皮层神经元膜蛋白构象改变的ES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马来酰亚胺标记完整的大脑皮层细胞,观察由低氧引起的ESR谱线的变化及脑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低氧引起细胞过氧化物生成增加,膜蛋白构象改变.金属硫蛋白(10-5mol/L)能明显抑制过氧化反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并对实验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PBS和PVP两种介质作为激光衍射仪的悬浮介质,系统地观测了悬浮介质物化性能不同对红细胞变形指数(DI)—渗透压曲线的影响,发现:1.在不同悬浮介质中的变形指数—渗透压曲线有显著差别,在高渗区这种差别更明显.2.同一红细胞试样,在相同高渗压下,在不同的悬浮介质中进行交叉实验表明、PBS悬浮介质能使得红细胞变形性得到恢复,而PVP悬浮介质却使得红细胞变形性显著降低.3.在高渗情况下,首次观察到红细胞变形性随时间变化,一开始DI增大,约3小时后趋于稳定,无论PBS还是PVP其趋势皆相似.  相似文献   
7.
四十年前,Hodgkin 和 Huxley 找到了一种较为满意的生物材料——枪乌贼的巨神经纤维,其直径可达1/3~1毫米,并用细胞内微电极测得了其静息电位值。由于细胞内微电极的进一步发展,其尖端直径可细到0.1~0.2毫米以及对线粒体的特殊处理可使其直径增大。近十年来细胞膜电位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就是线粒体膜电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纯化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用于大规模生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重组动物细胞及其培养工艺。从重组tPA的大规模、快速纯化的角度考虑,对tPA的纯化制备方法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以表达人重组尿激酶原中国仓鼠卵巢 (CHO) 工程细胞系11G-S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了CHO工程细胞在批次及流加培养不同生长阶段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Genmapp软件,同时结合已知的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图,着重分析了批次及流加培养CHO工程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转录谱差异。在基因芯片涉及的19 191个目标基因中,批次和流加培养不同生长阶段CHO工程细胞的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多于上调表达基因数目;两种培养模式下的基因差异表达有着明显的不同,尤其是在细胞生长的衰退期,流加培养CHO工程细胞中下调表达的基因数量明显多于批次培养。有关调控细胞周期关键基因的转录谱分析表明,CHO工程细胞主要是通过下调表达CDKs、Cyclin及CKI家族中的Cdk6、Cdk2、Cdc2a、Ccne1、Ccne2基因及上调表达Smad4基因,来达到调控细胞增殖及维持自身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主要考察流加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流加起始时间及初始接种密度对11G-S细胞无血清流加培养的影响。在研究中以悬浮适应的表达尿激酶原 (Pro-urokinase,Pro-UK) CHO工程细胞系11G-S为研究对象,在100 mL的摇瓶中无血清悬浮流加培养11G-S细胞,同时以活细胞密度、细胞活力及Pro-UK活性为评价依据。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氨基酸、无血清添加成分及无机盐对促进细胞生长、细胞活力维持及蛋白表达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且流加起始时间为72 h及初始接种密度为3×105~4×105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