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雷公藤甲素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炎、抗肿瘤和免疫抑制活性的天然产物,市场需求量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文中以雷公藤悬浮细胞为实验材料,通过对不同培养时期(7 d、14 d)的细胞外源性添加D,L-甘油醛(DLG)以阻断异戊烯基焦磷酸(IPP)转运,分析诱导前后的细胞活性及生物量、雷公藤甲素累积量及其生物合成上游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变化规律,探究IPP转运在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时空特点及其影响机制。通过实验结果可知:IPP转运参与雷公藤甲素的生物合成;在细胞培养早期,IPP转运主要经由质体(MEP途径)转运到细胞质(MVA途径)中,而细胞培养晚期则相反;阻断IPP转运,可反馈调节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上游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雷公藤甲素的累积。上述研究填补了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过程中IPP转运特点和机制方面的空白,为雷公藤甲素合成生物学关键技术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葫芦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入药部位广泛,富含植物甾醇类、三萜类、脂肪酸类、糖和苷类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其中,植物甾醇多和油脂类成分共存于种子和花粉中,具有和胆固醇相似的化学结构,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因而在市场上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本文对我国常见的葫芦科药用植物中植物甾醇的结构、特征的核磁共振数据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褐飞虱体内保幼激素滴度变化及其与翅型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高压液相色谱及放射化学法,分别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1~5龄若虫体内的保幼激素滴度与保幼激素酯酶活性变化,并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进行体表点滴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褐飞虱雌、雄4龄若虫期及雄虫的5龄若虫初期,短、长翅型间体内保幼激素滴度差异明显,可以认为该阶段是其翅型分化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