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骨髓分化细胞预种植,探讨增强人工血管内皮化方法.方法:选取选杂种犬8条.每组实验犬2条.实验犬采自体骨髓,定向分化提取培养为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内膜表面.对照犬采用血清和培养基预凝支架.将人工血管重建犬右室流出道,于术后第1、3月观察植入的人工血管通畅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人工血管新生内膜表面内皮化情况.结果:骨髓细胞分化后鉴定,第2带细胞CD34染色阳性,第5代细胞CD31、Ⅷ因子染色阳性.细胞种植人工血管7天内皮细胞覆盖.光镜观察植入后1月实验组部分内皮化.对照组无内皮细胞覆盖;术后第3月实验组基本实现内皮化,对照组少量内皮细胞覆盖,存在钙化灶.1月实验组扫描电镜显示细胞排列紧密,对照组细胞少,有少量血栓附着;3月实验组血管表面细胞排列成片,对照组部分覆盖.结论:骨髓细胞定向分化所获取为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种植于去细胞后牛颈静脉血管,可获得较理想的内皮化,减少体内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中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切除后生物材料重建上腔静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5月到2005年12月,11例累及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胸部肿瘤病人使用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重建上腔静脉。手术置换血管前后中心静脉压予以连续测定,并随访病人治疗结果。结果:重建生物血管12根,其中牛颈静脉7根,自体心包缝制管道5根,一例同时应用了牛颈静脉与自体心包管道。手术前中心静脉压偏高[(26.2±2.8)cmH_2O,n=11],手术重建上腔静脉后略有降低[(20.8±2.0)cmH_2O,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后48小时已经降低到接近正常范围[(13.5±1.9)cmH_2O,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中无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最后致呼吸衰竭,5周后死亡,其余病人均度过围手术期。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11个月死于原发肿瘤复发,一例术后一年发现有脊柱转移,目前带瘤生存,余7例病人目前无复发迹象。结论: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可以作为一种可以接受的上腔静脉重建替换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不同摩尔浓度、摩尔比的光交联荆SANPAH和RGD接枝于经过去细胞和光氧化后的牛颈静脉(BJVC)表面的初步研究,以明确接枝RGD的效果和最佳浓度。方法:分别取4个不同浓度的SANPAH和RGD进行3个摩尔比的反应,经过紫外线照射光化学接枝后,各组血管片进行快速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看不同浓度下和摩尔比反应、结合的荧光效果,从而初步推断出最佳的反应和结合浓度。结果:应用光交联剂后,血管内膜面有一层较强的荧光,随着RGD和SANPAH的浓度的升高,荧光整体上是越来越强,但是二者的浓度高于0.6mm时,荧光差别不是很明显;当二者的反应摩尔比为1:1时,荧光最强。结论:光交联剂SANPAH能够把RGD接枝到BJVC上,最佳的RGD和SANPAH反应及接枝的浓度是0.6raM,最佳的摩尔比是1: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环氧化合物交联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体内抗钙化性能.方法:取新鲜牛颈静脉带瓣管道16根,分为环氧化合物交联组、戊二醛交联组,经二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后,建立犬右室肺动脉重建动物模型,观察10个月,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牛颈静脉的组织钙含量;von kossa 钙盐染色观察组织钙化情况;并对比研究重建后牛颈静脉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经环氧化合物交联的牛颈静脉管道的钙化程度轻,管壁及瓣膜的抗钙化性能比经戊二醛固定处理的均有明显提高.结论:环氧化合物交联方法与传统的戊二醛交联方法相比较,能较好的提高牛颈静脉体内抗钙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组织工程血管是修复紫绀型先心病右心室流出道的潜在替代材料,实验研究表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良好种子细胞。现阶段国内外对组织工程血管的研究方兴未艾,EPC在血管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还处在体外培养或动物实验阶段,尚无临床应用报道。近来某些基础研究的成果对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EPC的自动募集机制有了合理的解释,其中缺氧被认为是重要的始动因素,这些研究成果也为EPC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血管组织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阐明EPC的低氧诱导机制及其在血管组织工程的应用必将有助于复杂紫绀型先心病的外科治疗。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基础的进展,并总结提出了在EPC研究和未来临床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细胞处理后牛颈静脉血管片表面改性方法,增加内皮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生长.方法:选取三种表面预衬组分: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单纯组,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明胶混合组,磷酸缓冲液空白组,采用物理包裹法.剪取多步骤去垢剂-酶消化法脱细胞处理的牛颈静脉片,无茵下静态培养7天,标本血管片表面细胞记数,切片染色,扫描电镜检测,比较不同组分预衬对细胞黏附生长的影响.结果:混合组在选取时间点表面细胞数目最多,单纯组次之.第7天HE染色结果显示混合组细胞连接成片,呈单层排布;单纯组表面细胞少量细胞黏附;对照组基本无细胞.扫描电镜显示:单纯组血管片表面细胞稀疏,细胞间无桥接,与下方的纤维结构联结不明显,数目较少;混合预衬组铺连成片,细胞间长梭形有桥接和突起,与去细胞的血管片纤维之间形成连接.结论:去细胞处理的牛颈静脉血管片可生长内皮细胞.经过纤维连接蛋白单独预衬处理的血管片表面,可增强内皮细胞黏附和贴壁生长,三组分混合预衬增强细胞黏附性及贴壁生长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环氧交联结合肝素包被对组织工程肺动脉带瓣血管支架-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抗凝血性能.方法:采用环氧交联结合鱼精蛋白偶联技术将肝素结合于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内膜面,通过体外凝血时间检测及循血流下观察肝素化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长期通畅性和血栓形成情况,以评价血液相容性.结果:肝素结合到去细胞牛颈静脉带瓣血管的内膜面膜表面后.其凝血酶原时间、部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重建犬右室流出道后10个月,牛静脉带瓣管道保持通畅,无血栓形成.结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通过环氧交联结合鱼精蛋白偶联将肝素结合其内膜面后具有良好而持久的抗凝血性能,表现出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