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钠氢交换阻断剂cariporide和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建立的药物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实验组间心梗面积和心肌酶学变化。结果:caripofide和GSH药物后适应可以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论:在心肌再灌注的开始,一次性给予钠氢交换阻断剂cariporide或抗氧化剂GSH,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两种有效的药物后适应干预。  相似文献   
2.
利用吸引电极记录家兔在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利用吸引电极记录家兔在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实验技术。结果表明,吸引电极抽吸负压的大小是影响 MAP 记录稳定性的基本因素;电极部位的心肌出血则是引起 MAP 波形畸变的重要原因。兔心脏的心尖部位不易出血,因而是记录 MAP 的最适部位。改进的弹簧银球电极可以减少畸变波形。观察了缺血和几种特异性药物对 MAP 的影响,说明 MAP 能反映出心肌复极过程的变化,对于分析心肌的某些电生理特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研究了镁对模拟缺血条件(用低氧分压、无糖、高钾及高乳酸台氏液浸浴心肌)下的离体豚鼠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TMP)和机能不应期(FRP)变化,以及在体兔心急性心肌缺血时FRP变化的影响。高镁([M^2 ].8mmol/L)使模拟缺血豚鼠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振幅(APA)及动作电位0期最大上升速度(Vmax)相对增大,动作电位时程(APD)相对延长,镁对缺血心肌FRP的变化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使过分延长的不应期相对缩短,减轻复极后不应性(PRP);又可使缩短的不应期相对延长,从而减轻了不应期离散程度,镁的上述作用对改善缺血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减少折返激动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钠-钙交换体(Na+-Ca2+ exchanger,NCX)α-1重复序列(117-137)抗体对大鼠心肌细胞钠-钙交换电流的影响。实验用合成的α-1重复序列(117-137)肽免疫大鼠制备抗α-1重复序列(117-137)抗体;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心肌细胞上观察抗α-1重复序列(117-137)抗体对大鼠心肌细胞钠-钙交换电流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其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电压门控钠通道和豚鼠心肌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的影响;最后,采用EMBOSS Pairwise Alignment Algorithms软件对NCXα-1重复序列和L型钙通道(1076~1096)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抗α-1重复序列(117-137)抗体对大鼠心肌细胞Na+-Ca2+交换电流呈现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在钳制电压为+50和-100mV时,其抑制外向和内向钠-钙交换电流的IC50分别为18.9和22.4nmol/L。此外,该抗体还对L型钙通道电流具有抑制效应(IC50=22.7nmol/L),对电压门控钠通道和延迟整流钾通道电流则无明显影响。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NCX α-1重复序列(117-137)与L型钙通道IIIS5-S6序列(孔环)之间具有23.8%的相似性。以上结果表明,抗NCX α-1重复序列(117-137)抗体是心肌NCX的一种抑制性抗体,同时也可以抑制L型钙通道。  相似文献   
5.
在体兔心急性心肌缺血时的复极后不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观察了开胸麻醉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的不应期改变。用吸引电极记录的单相动作电位(MAP)确定机能不应期(FRP)及 FRP 超过 MAP 复极90%时程(MAPD_(90))的复极后不应性(PRR)。阻断冠脉左室支以后,缺血区不应期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变化:缺血中心区不应期延长并超过 MAPD_(90),出现 PRR;缺血周边区不应期则通常较对照缩短。利用自体颈总动脉的动脉血进行灌流的兔心实验表明,当100%阻断灌流血液时,缺血中心区出现PRR,但是当50%阻断时,同一部位心肌的不应期却表现为缩短。上述结果提示:PRR 是在严重心肌缺血情况下出现的。同一时刻测定缺血中心区、周边区和非缺血区的功能不应期,结果表明,冠脉阻断后不应期离散程度的明显增大是与当时 PRR 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因此,PRR 的存在可以认为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时不应期离散的重要原因,而后者一般认为是异致折返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体兔心左室肌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跨膜电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30只兔身上进行。利用浮置微电极技术,在心脏的缺血中心区、边缘区和非缺血区共记录了630个细胞的动作电位,其中270个细胞在阻断冠脉条件下进行记录,360个细胞在冠脉灌流条件下,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缺血后进行记录。同时,用棉线电极记录了各区心外膜电图ST段的变化。 阻断冠脉引起静息电位(RP)减小、动作电位振幅(APA)和零期最大除极速度(dv/dt)明显降低以及复极50%时程(APD_(50))和衰极90%时程(APD_(90))的显著缩短。缺血边缘区上述各指标的变化与ST 段抬高的程度均显著轻于缺血中心区。改变冠脉灌流血量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缺血的结果表明,当灌流血量为 50%时,在中心区所记录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与阻断冠脉后的边缘区相似;而灌流量为 0%时,在同一区所记录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则与阻断冠脉后的中心区相似。另外,0% 灌流时的ST 段抬高程度也显著高于灌流量为50%时的表现。这些结果提示,在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从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可记录到各具特征的动作电位,似有助于说明在缺血区有边缘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Mg^2+对豚鼠心室肌细胞ATP敏感钾电流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细胞电压钳方法研究了细胞外高Mg~(2 )对豚鼠心室肌细胞I_(k,ATP)(ATP敏感钾电流)的作用。细胞的I_(k,ATP)是被代谢抑制剂2,4-二硝基酚(DNP)激活的,可被特异性阻断剂优降糖完全阻断。细胞外8mmol/L MgSO_4几乎能完全抑制DNP激活的I_(k,ATP)膜电位0mV水平时抑制率为92±8.6%;4mmol/L MgSO_4可部分抑制I_(k,ATP),抑制率为44±14.6%。Mg~(2 )与ATP联合使用对I_(k,ATP)的作用与Mg~(2 )单独作用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抑制I_(k,ATP)是Mg~(2 )防止缺氧或缺血状态下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缩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可能也是Mg~(2 )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