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通过对经15代选育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 tenella)山西株的早熟株与其亲本株的繁殖力和致病性进行比较研究,证实早熟株的潜隐期比亲本株缩短21 h,繁殖力下降40%左右;对致病性的研究显示,早熟株感染后对鸡只增重、AC I的影响较小,对11日龄雏鸡的半数感染量和半数致死量较亲本株增大,肠道病变记分较亲本株下降。由此认为,该早熟株符合球虫早熟株的特性,可用于鸡球虫病早熟苗的制作。  相似文献   
2.
60Coγ射线对高免卵黄液中EDS-76病毒灭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不同剂量、剂量率的^60Coγ射线对卵黄液中的EDS-76病毒进行辐照,研究了其对病毒的灭活效果和对卵黄抗体(IgY)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可以灭活高免卵黄液中的EDS-76病毒,且随辐照剂量、剂量率的增大,灭活率也增高;EDS-76病毒在卵黄液中的D10值为0.57kGy~0.60kGy;6.0kGy的辐照剂量,可以将高免卵黄液中的EDS-76病毒完全灭活,且不影响卵黄抗体效价,该卵黄抗体稳定性好、耐酸、耐热、耐蛋白酶消化。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制备弱毒疫苗所需的毒害艾美耳球虫早熟株,运用Jeffers建立的早熟系选育方法对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山西分离株进行了早熟选育,并观察其内生发育。结果表明,经过海兰白雏鸡8次传代之后,Enecatrix潜隐期由146.5h缩短至139h,排卵高峰期由168h提前至156h;其虫体各个发育阶段与亲本株相似,但第二代裂殖体明显小于亲本株,且出现的高峰提前。  相似文献   
4.
E.tenella感染鸡CD4+、CD8+T细胞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感染雏鸡后各免疫器官和盲肠局部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 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雏鸡初次感染E.tenella后,免疫器官盲肠扁桃体、脾脏、胸腺和盲肠黏膜中的CD4 T淋巴细胞均于第2天开始增殖,第6天~8天达到峰值;二次感染后第2天有短暂的下降,第5天开始缓慢回升,第8天二次达到峰值,但第二个峰值比第一个峰值低,说明CD4 T淋巴细胞积极参与启动免疫应答和抵抗初次感染。(2)雏鸡初次感染E.tenella后,免疫器官法氏囊、盲肠扁桃体、脾脏、胸腺和盲肠黏膜中的CD8 T淋巴细胞都于第2天开始增殖,第8天达到峰值;二次感染后立即回升,第5天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且第二个峰值比第一个峰值高,表明CD8 T淋巴细胞是抵抗再感染的主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体液免疫在鸡球虫病中的作用,通过制备柔嫩艾美尔球虫(E.tenella)特异性高免卵黄抗体,检测卵黄抗体在鸡盲肠中的代谢规律,对E.tenella进行体内外抑制和杀灭实验,观察特异性高免卵黄抗体对E.tenella的作用。结果表明:(1)口服的卵黄抗体在鸡消化道较稳定;(2)口服卵黄液可使感染E.tenella鸡的死亡率降低33.34%,增重率和抗球虫指数分别提高39.19%和73.50;(3)特异性高免卵黄抗体对E.tenella的子孢子具有明显的溶解和致弱作用,但对卵囊的孢子化速率和孢子化球虫卵囊的致病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育制备弱毒疫苗所需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运用Jeffers建立的早熟系选育方法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山西株(E.tenella SX010323)进行早熟选育,并对其内生发育、致病性、繁殖力、免疫原性、稳定性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海兰白雏鸡15次传代之后,E.tenella SX010323潜隐期由141h缩短至120h,卵囊明显缩小。选育得到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山西株早熟系(E.tenella SX010323P15)其内生发育表现第二代裂殖生殖不完全;亲本株与早熟系对11日龄雏鸡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7.52×10^4个/只、27.64×10^4个/只,早熟系在致病性与繁殖力上均较母株大幅度降低,但保留了母株的免疫原性,经早熟系免疫的雏鸡可抵抗亲本株半数致死量的攻击。对选育的早熟系进行放松选择传代10次,其潜隐期、OPG、致病性均保持了早熟系的特征。提示通过早熟选育得到了遗传相对稳定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羊骨髓肽(sheep bone marrow peptides,MP)及其钙螯合物(MP-Ca)对诱导分化的OC形成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MP与CaCl_2螯合制备MP-Ca,以RAW264.7为破骨前体细胞模型,建立OC的RANKL诱导体系,以MP和MP-Ca干预诱导过程,确定二者在最适作用浓度下对诱导曲线、TRAP活性和骨吸收陷窝数的影响。结果诱导后第5天,细胞呈现OC典型形态,TRAP染色呈阳性并在共培养的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MTT检测时OD_(490)达到峰值;以第5天作为检测时间,MP与MP-Ca均以10~3μg/mL时OD_(490)最低;以10~3μg/mL MP和MP-Ca干预诱导体系,除第1天外,干预组OD_(490)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在第5天,MP-Ca组的OD_(490)和TRAP活性均显著低于MP组(P0.05);各干预组的骨吸收陷窝数均显著低于空白组,且MP组显著低于MP-Ca组(P0.05);17β-雌二醇(10μg/mL)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虽效果不及雌激素,MP和MP-Ca均可抑制OC的诱导形成及其破骨活性,MP-Ca对OC诱导形成的抑制作用强于MP。  相似文献   
8.
基于纳米抗体(nanobody, Nb)的免疫磁珠,因其独特的性能在免疫检测、细胞分离、生物大分子纯化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外缺乏对基于Nb与生物源性磁颗粒(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 BMPs)和化学合成的磁颗粒(magnetic particles, MPs)构建的免疫磁珠性能差异的研究。本研究以3-苯氧基苯甲酸(3-phenoxybenzoic acid, 3-PBA)Nb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其C-端引入半胱氨酸(cysteine, Cys),获得Nb-6His-Cys重组蛋白质。利用双功能交联试剂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l)propionate, SPDP)将Nb-6His-Cys分别与BMPs和MPs进行偶联获得免疫磁珠,评价2种免疫磁珠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SPDP能够分别将Nb-6His-Cys定向固定在BMPs和MPs表面上;磁珠表征发现,BMP-Nb的水合粒径、电位和分散性均优于MP-Nb(BMP-Nb的水合粒径为68.43±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