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将欧洲流行的口蹄疫病毒O1-K亚型的主要表面抗原VP,克隆插入痘苗病毒的TK基因中,并在动物细胞中表达。所用痘苗病毒载体为我国长期用于防治天花的痘苗病毒效果安全的天坛株,所用O1K亚型VPl克隆为Hofschneider,P.H.教授惠赠的pFMDV-1034。首先将pFMDv一1034中的VP1基因片段插入中间质粒pBCB06的BamHI/Hind I位点,该质粒含痘苗病毒WR株的P7.5;启动子和多克隆位点,其两侧序列为TK基因(由D.Boyle博士赠)。或插八pBcB08的Hind I位点,该质粒与pBcB06。之区别仅在于启动子为PL11、多克隆位点种类不同。将杂合的中间质粒转化已由天坛株痘苗病毒TK+侵染过的143BTK-细胞,通过体内同源重组而获得有VP,基因插八的重组痘苗病毒。在BUDR存在时不能侵染143BTK-细胞的病毒可视为TK-表型病毒即含VP1基因的痘苗重组病毒,再经pFMDV—1034BamHI-Hind I片段为探针进行杂交确证。其中所得两株重组痘苗病毒V.V10344H、V.V103408在143B TK-细胞中繁殖并用ELIsA方法测表达,其P/N值最高分别为9.50和8.21。  相似文献   
2.
由冰箱中存放的豆制品、猪肉、蔬菜等食品中分离到34株产生不良气味的细菌。它们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气杆菌属、产碱菌属、欧文氏菌属和沙门氏菌属。它们都可以在5℃以下生长,最高生长温度均高于30℃,故都是冷育细菌。经气相色谱分析,形成不良气味的原因是在细菌生长过程中,产生了硫化氢、氨和一些挥发性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不良气味即这些混合气林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11种抗生素药物纸片法,对1981年至1983年从我国分离出的295株肺炎链球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证实这些菌株对红霉素和头孢霉素Ⅱ最敏感,达99%以上,其次是氯霉素、庆大霉素和青霉素,而对新霉素、金霉素和卡那霉素最不敏感,耐药菌株达96%以上。不同地区,不同标本来源和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对青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不同。四川省、上海市及云南省的菌株对青霉素都敏感,没有耐药菌株,而安徽省和沈阳市的菌株耐青霉素者63%以上。从胸水和腹水中分离出的菌株对这三种抗生素耐药者较多,其次是从血液中分离出的菌  相似文献   
4.
论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中瞬态反应与稳态反应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和计算表明,由短声串所引起的头皮诱发电位快成分中,前面的短声对后面短声所诱发的反应有掩蔽作用;短声串所诱发的整个反应,就是每个短声在它之前短声的掩蔽作用下所引起的反应之和.这一结论,看来也可推广到频率跟随反应以至更一般的听觉诱发电位快成分的情形中去.  相似文献   
5.
<正> 全市夏玉米面积正逐年扩大,已成为秋粮生产中的重要作物。为促进粮食增产,有必要探讨一些新的测报方法。近几年来,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二代玉米螟种群数量变化与生态因子的内在联系,应用列联表,组建三个中期预报模式,测报准确率较高,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土壤微生物各主要类羣的分布情况都以表土中最多,数量随溧度降低,但各类微生物降低的幅度大小不一。深耕施肥往不同程度上能促使下层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但就整个小麦生育期来看,一般不致改变上多下少的趋势。 2.所武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一般含量及其优势类羣如下:(1)每克表土中所含真菌、硝化釉菌或固氮菌的数量常在数千至数万间变动。真菌的优势类羣是:Aspergillus,PeuicilHumFusarium。(2)放线菌的含量较高,每克表土一般合有数百万个。白色放线菌和灰色放线菌是其优势类羣。(3)氯化釉茵,每克表土中一般含有数百万至一两千万,芽孢杆菌所占的比例较大,螢光杆菌很少。(4)芽孢杆菌上下层数量的差异及深耕施肥对它们的影响不太显著。每克表土中一般为数+万个。优势种是:Bac. Mesentericus-subtilis,Bac. Idosus Bac.Megathetqum,(5)分解纤维素的粘液菌,每克表土中一般为数千个,但各小麦发育时期变动的幅度比较大,间或有超过一万或少于一千者。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 3ra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 O一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一25(一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 5(一4.0)μm,光滑、1一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O一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 9 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 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 模式:菌株AS 3.4605 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3m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0—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25(—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5(—4.0)μm,光滑、1—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0—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9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 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模式:菌株AS 3.4605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痘苗病毒DNA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类似启动子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旭  刘庚起 《病毒学报》1989,5(4):327-333
  相似文献   
10.
甲烷氧化细菌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沼气发酵装置中,分离出一株H型专性甲烷氧化细菌81Z菌株。它具有甲烷氧化细菌的一般典型性状。根据其极生单鞭毛和过氧化氢酶阴性的特征,该菌株明显地区别于已知的任何一种甲烷氧化细菌,被认为是一个新种并命名为沼气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methanica)。本文还讨论了它在厌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