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IL-23/IL-17轴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卵清蛋白(ovalbumin,OVA)给药诱导支气管哮喘大鼠实验模型,对大鼠分别应用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治疗,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大鼠肺组织中IL-23和IL-17的表达。然后,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潮气量,达峰时间比(TPEF/VE)和达峰容积比(VPEF/VE))和炎症因子(IL-1β,IL-6,IL-17,IL-23和TNF-α)水平。研究显示,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病变严重且IL-17和IL-23均为高表达(p<0.05)。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组织病理的改善效果更明显,且极大地抑制了IL-23/IL-17轴的激活。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观察组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潮气量、达峰时间比和达峰容积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过程中,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通过抑制IL-23/IL-17轴的激活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和缓解期患儿,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血清中MP特异性IgM(MP-IgM)和咽拭子MP-DNA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MP-IgM和MP-DNA阳性率以及MP-DNA拷贝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P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密切关系,MP-IgM和MP-DNA检测,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健康儿童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的差异,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口咽部菌群变化的可能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16SrDNA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两组间的菌群多样性及在门、属水平上菌群结构差异。结果健康儿童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在性别、年龄、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在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和Fusobacteria(梭杆菌门)在健康儿童中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组,而Firmicutes(厚壁菌门)、Tenericutes(柔膜菌门)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组中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在属水平上,两组排在相对丰度前10位的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共有6个属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显著增加,分别为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Actinomyces(放线菌属)、Acinetobacter(不动细菌属)、Atopobium(阿托波菌属)、Corynebacterium(棒状杆菌)和Abiotrophia(营养缺陷菌属)。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口咽部菌群存在明显的改变,其口咽部菌群多样性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在门、属水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与健康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