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将欧洲流行的口蹄疫病毒O1-K亚型的主要表面抗原VP,克隆插入痘苗病毒的TK基因中,并在动物细胞中表达。所用痘苗病毒载体为我国长期用于防治天花的痘苗病毒效果安全的天坛株,所用O1K亚型VPl克隆为Hofschneider,P.H.教授惠赠的pFMDV-1034。首先将pFMDv一1034中的VP1基因片段插入中间质粒pBCB06的BamHI/Hind I位点,该质粒含痘苗病毒WR株的P7.5;启动子和多克隆位点,其两侧序列为TK基因(由D.Boyle博士赠)。或插八pBcB08的Hind I位点,该质粒与pBcB06。之区别仅在于启动子为PL11、多克隆位点种类不同。将杂合的中间质粒转化已由天坛株痘苗病毒TK+侵染过的143BTK-细胞,通过体内同源重组而获得有VP,基因插八的重组痘苗病毒。在BUDR存在时不能侵染143BTK-细胞的病毒可视为TK-表型病毒即含VP1基因的痘苗重组病毒,再经pFMDV—1034BamHI-Hind I片段为探针进行杂交确证。其中所得两株重组痘苗病毒V.V10344H、V.V103408在143B TK-细胞中繁殖并用ELIsA方法测表达,其P/N值最高分别为9.50和8.21。  相似文献   
2.
由冰箱中存放的豆制品、猪肉、蔬菜等食品中分离到34株产生不良气味的细菌。它们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气杆菌属、产碱菌属、欧文氏菌属和沙门氏菌属。它们都可以在5℃以下生长,最高生长温度均高于30℃,故都是冷育细菌。经气相色谱分析,形成不良气味的原因是在细菌生长过程中,产生了硫化氢、氨和一些挥发性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不良气味即这些混合气林所致。  相似文献   
3.
<正> 全市夏玉米面积正逐年扩大,已成为秋粮生产中的重要作物。为促进粮食增产,有必要探讨一些新的测报方法。近几年来,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二代玉米螟种群数量变化与生态因子的内在联系,应用列联表,组建三个中期预报模式,测报准确率较高,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 3ra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 O一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一25(一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 5(一4.0)μm,光滑、1一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O一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 9 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 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 模式:菌株AS 3.4605 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3m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0—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25(—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5(—4.0)μm,光滑、1—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0—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9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 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模式:菌株AS 3.4605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痘苗病毒DNA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类似启动子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旭  刘庚起 《病毒学报》1989,5(4):327-333
  相似文献   
7.
甲烷氧化细菌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沼气发酵装置中,分离出一株H型专性甲烷氧化细菌81Z菌株。它具有甲烷氧化细菌的一般典型性状。根据其极生单鞭毛和过氧化氢酶阴性的特征,该菌株明显地区别于已知的任何一种甲烷氧化细菌,被认为是一个新种并命名为沼气甲基弯菌(Methylosinus methanica)。本文还讨论了它在厌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贵州水城大河边煤矿晚二叠世龙潭组的植物茎干化石Guizhouoxylon dahebianense gen. et sp. nov., 茎具清楚生长轮,髓部较大,初生木质部内始式,原生木质部由环纹管胞、稀螺纹管胞组成,后生木质部包括有密螺纹管胞和密螺纹至梯纹增厚的导管组成,导管近端部的穿孔板椭圆形,梯纹至网纹增厚。次生木质部密材型,射线单列,一般低矮,管胞自内向外由梯状纹孔变为不规则拥挤分布的具缘纹孔,偶而可见木薄壁细胞。根据后生木质部中导管的穿孔板类型与低等被子植物Platanus acerifolia Willd相似,也讨论了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质年代的单位划分及其名称溯源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年代的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和顺序。它的单位分为5级,即:宙、代、纪、世、期。宙是地质年代中最大的单位,在地质发展历史中,根据生物的显著与否分成显生宙和隐生宙,在显生富内,根据生物演化的主要阶段可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于荒漠灌木光能利用效率(LUE)的季节变异及其调控因素,尤其是其生物调控因素的认识非常有限,导致了荒漠生态系统生产力模型的不确定性。拟验证假设:长期干旱环境下,典型荒漠灌木油蒿光能利用效率日均值(LUEday)的动态变化与叶片性状的季节性调整有关。试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定期测量了油蒿生长季叶片LUEday的季节动态及相关叶性状指标,探究叶性状对LUEday的影响。结果表明:LUEday的季节波动范围为0.003-0.017 mol/mol,整体变异系数(CV)为38.75%。完全展叶期LUEday均值相比生长季平均值降低17.37%,相比展叶期和落叶期时降低30%;8个叶性状的季节变异幅度差异较大,其中总叶绿素含量(Chl)、类胡萝卜素含量(Car)和叶氮含量(LNC)均表现出较大的季节变异性(CV ≥ 20%),叶碳含量(LCC)和叶片相对含水量(LRWC)的变异程度最低(CV<7%)。LRWC与所有叶片化学性状(Chl、Chl a/b、Car、LNC和LCC)均存在显著相关,表明其变化与叶片的养分吸收、光合色素合成以及碳同化的运输过程密切相关;油蒿LUEday的相对变化与LRWC、Chl a/b和LNC显著正相关,而LRWC和LNC的季节动态受空气温度(Ta)和土壤含水量(VWC)的共同调节,Chl a/b的季节波动主要由浅层土壤含水量(10 cm VWC)控制。以上研究结果强调,在未来预计极端的气候事件(如极端干旱和持续热浪事件)发生更频繁的旱地场景中,时间尺度植物叶性状对于土壤干旱和高温的适应性调整应当被充分考虑到旱地生态系统的通量建模方案中。该结果将为构建叶片尺度的光合生理模型与厘清LUE的生物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