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调查2009~2010年上海地区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毒性病原,探讨2009甲型H1N1流感暴发背景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的构成。采用套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来自2 044例患者的2 044份标本(包括2 005份鼻咽拭子和39份肺泡灌洗液),同时检测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CoV)和人博卡病毒(HBoV)。其中,656(32.09%)份标本经呼吸道病毒检测为阳性,52份标本为双重感染。FluA检出率最高(13.36%),其后依次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10.23%)、FluB(4.84%)、ADV(1.96%)、PIV(1.76%)、RSV(1.32%)、CoV(0.59%)、hMPV(0.39%)和HBoV(0.20%)。但各月病毒检出率分布不均,2009和2010年呼吸道病毒检出率高峰出现在当年11月(53.07%和65.59%),低谷都出现在当年5月,且2009年5~9月的病毒检出率高于2010年同期(32.02%vs15.38%,P<0.05)。其中,2009甲型H1N1流感暴发导致2009年10月~2010年1月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当月检出FluA的100%,2009年6~9月也占当月检出FluA的较高比率,依次为90.91%(20/22)、75.00%(15/20)、48.00%(12/25)和56.25%(18/32)。比较甲型H3N2流感病毒和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别在上呼吸道感染(URTI)和下呼吸道感染(LRTI)中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URTI,85.29%vs76.61%;LRTI,14.71%vs23.39%;P>0.05)。呼吸道病毒检出率还与年龄相关,0~4岁组和5~1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在0~4岁及≥65岁组中,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检出率最高,FluA次之;其余年龄组中FluA检出率最高。混合感染中15岁以下儿童占50%(26/52),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占84.62%(44/52)。本研究表明,上海地区2009~2010年FluA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成为2009年FluA的优势亚型。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是混合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结果提示,应长期监测主要呼吸道病毒的活动水平,并加强对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色谱是目前蛋白质组学流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而色谱的保留时间对齐是有效提高鉴定和定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保留时间对齐算法。文中主要从可用性角度对蛋白质组学分析中色谱保留时间对齐算法及工具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及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刘祎  胡江春  王楠  王书锦 《生物学杂志》2011,28(5):47-49,29
通过对分离的一株海绵共附生真菌F28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ITS1-5.8S-ITS2序列分析,最终将其确定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该菌株具有生长快,易培养的特点。将该菌株进行发酵和杀虫活性物质提取分离后,通过杀卤虫(Brine Shrimp)活性测试,发现该真菌的代谢产物粗提物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在基于实数编码的基础上,通过嵌入一个最速下降算子,结合遗传算法和最速下降法两者的优点,并引入模拟退火的思想,即可改善原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又能进一步提高优化效率。为了验证算法的可行性,通过对脑电偶极子源定位的仿真计算,证明所提出的新算法与其它优化算法相比,在达到最优解的效率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首先提出一种新的混合遗传算法。在基于实数编码的基础上,通过嵌入一个最速下降算子,结合遗传算法和最速下降法两者的优点,并引入模拟退火的思想,即可改善原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又能进一步提高优化效率。为了验证算法的可行性,通过对脑电偶极子源定位的仿真计算,证明所提出的新算法与其它优化算法相比,在达到最优解的效率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分析2011—2016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病原谱的构成和主要病原体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的疫情防控和重症预警提供参考。采集2011—2016年哨点医院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标本,首先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和分型检测,其次对2012—2016年核酸检测为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A6)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型重组检测,分离重组型和非重组型CA6株,比较两者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2011—2012年秋季上海地区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和CA16;2012年秋季起CA6成为主要病原体;2013—2014年重组型CA6(recombinant CA6,R CA6)占一定比例;2015—2016年非重组型CA6(non-recombinant CA6,NR CA6)成为优势流行株。R CA6和NR CA6代表株在RD细胞中增殖良好,在KB、MRC-5和HEp-2细胞中未见明显增殖。比较R CA6与NR CA6代表株接种于RD细胞后细胞活性下降的动态变化,未见显著差异。本研究证实,CA6为近年来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R CA6和NR CA6的构成比逐年变化,提示持续监测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对上海地区手足口病的防控预警及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在直肠癌术后急性放射性肠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直肠癌手术后发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以(半)流质食物,观察组则予以能全力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7d测定血生化、营养以及电解质指标。结果:经7d治疗后,观察组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体重(BW)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总蛋白(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凝血酶原时间(PT)、胆红素(BIL)、尿素氮(BUN)、肌酐(Cr)及血糖(Glu)等血生化指标以及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等电解质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肠内营养治疗直肠癌手术后发生的放射性肠炎,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未能彻底根除癌症。究其原因是癌症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认识。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乃至术后复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癌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但由于肿瘤干细胞含量极低、分离困难,给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为无血清培养法与流式分选法,但二者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亟须建立一种新型有效地分离方法。肿瘤干细胞与普通干细胞有许多相似的信号通路,因此可利用干细胞的微环境筛选分离分化程度较低的肿瘤干细胞。水凝胶由于其独特的性质,目前广泛用于细胞的三维培养。有鉴于此,科研工作者利用水凝胶模拟普通干细胞生长的力学环境筛选、富集肿瘤干细胞。本文就肿瘤干细胞目前常用分离及鉴定方法,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肿瘤干细胞分离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