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异源精子诱导的罗非鱼人工雌核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异源精子诱导的罗非鱼人工雌核发育潘锋,胡玫,王和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ARTIFICIALINDUCEDGYNOGENESISBYALLOGLNOUSSPERMINTILAPIA(Oreochromiaureus)...  相似文献   
2.
近5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对高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多样性维持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以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鹿种群为例,通过2013年和2021年对马鹿和牦牛种群数量、分布的调查,并整合了物种分布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评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放牧、道路、居民点等)对马鹿种群适应性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鹿种群在2013—2021年由890头增加到1 400头,根据种群增长模型预计在2050年马鹿种群数量将达到1 735头,但其适宜栖息地在2050年代下降43.4%,2070年代下降5.1%,表明马鹿种群增长与适宜栖息地缩小之间的冲突将不利于马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前马鹿与牦牛栖息地重合率为19%,2050年代为60%,2070年代为37%,且牦牛与马鹿存在食物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马鹿原有的适宜栖息地。为保护马鹿,建议减少牦牛的饲养量1 000~1 500头。本研究将种群增长模型、种间竞争关系与物种分布模型整合,把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延伸到种群层面,对其他物种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套新的籼稻初级三体的选育和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程祝宽  李欣 《遗传学报》1996,23(5):363-371
以秋水仙素处理中籼3037幼苗,从其后代中获得同源三倍体1株。为选育成套初级三体,将中籼3037同源三倍体茎节幼芽置于试管中离体繁殖,繁殖后的同源三倍体种于田间,授以正常中籼3037的花粉。获得3013粒种子,成苗1063株。通过染色体数目检查,共获得302株三体植株。这些三体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12类,对每类三体植株分别通过粗线期的染色体鉴定,获得了12种初级三体,依据额外染色体长度递减的顺序分别定名为三体1、三体2、………三体12。  相似文献   
4.
田菁胶是我国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新发现的一种重要工业原料。它广泛用作石油工业(提高石油产量)的压裂剂,选矿工业(提高选矿回收率和品位)的絮凝剂,采矿浆状炸药(增强防水炸药抗水性能)的胶凝剂以及纺织印染工业代粮浆纱浆布、上浆印花……等,特别是作为石油工业(水基冻胶压裂液的压裂剂,具有粘度高,携砂能力强,摩阻低,滤失量低等特点,从而在油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和蛋白质纯化技术获得高纯度的幽门螺杆菌致病岛CagL重组抗原(rCagL),利用其制备anti-CagL多克隆抗体,并分析抗体的特异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rCagL的抗原结构;利用PCR长片段DNA合成技术合成不含有信号肽序列的幽门螺杆菌致病岛CagL基因,将其插入表达质粒pCzn1中,构建重组质粒pCzn1-rCagL。然后,将pCzn1-rCagL转入大肠杆菌Arctic Express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通过Ni-IDA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重组抗原rCagL,利用Western blot鉴定rCagL与His标签抗体和Anti-H. pylori抗体的免疫反应性;最后,通过rCagL辅以弗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制备anti-CagL多克隆抗血清,通过ELISA方法分析抗血清的特异性。结果:生物信息学软件表明重组抗原rCagL具有较好的抗原性质;重组质粒pCzn1-rCagL经双酶切和基因测序等技术鉴定,证实rCagL核苷酸序列与理论序列完全一致;基因工程菌株pCzn1-rCagL/Arctic Express在低温11℃条件经IPTG诱导表达。 SDS-PAGE实验结果证实:rCagL可实现相对高效地可溶性蛋白表达,可溶性蛋白约占包涵体的62.07%。经Ni-IDA亲和层析柱纯化,可获得高纯度rCagL,纯度约为96.6%。Western blot结果证实:重组抗原rCagL可特异性与His标签抗体和Anti-H. pylori抗体结合。ELISA结果证实:经rCagL免疫小鼠制备的多克隆抗体anti-CagL可特异性识别rCagL和H. pylori裂解物,具有较高的抗体特异性。结论:重组抗原rCagL在低温条件下可实现可溶性表达,经纯化可获得高纯度抗原蛋白;rCagL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免疫特异性,为发展H. pylori相关诊断试剂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寒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平  王冬梅  丁聪  刘若莎  张鹏  张琳琳 《生态学报》2020,40(5):1610-1620
为了研究黄土高寒区典型植被在不同坡位下土壤入渗性能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恒定水头法测定了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入渗过程,并分析了土壤孔隙状况、机械组成、水稳性团聚体等与渗透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表现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华北落叶松荒草地,且差异性显著;同一植被类型的土壤入渗速率沿坡面向下逐渐增大,但差异性不显著;(2)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入渗过程模拟发现Horton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均在0.8以上,通用经验模型拟合精度较差,决定系数在0.614—0.982之间;(3)土壤入渗性能与孔隙状况、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有机质含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0.25 mm团聚体质量分数是影响稳渗速率的主要决策因素;总孔隙度是影响初渗速率的最主要的决策因素,而毛管孔隙度是主要的限制因子。为高寒地区土壤入渗模拟以及植被配置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樊紫薇  蒋日进  李哲  李鹏飞  梁君  张琳琳  印瑞 《生态学报》2020,40(13):4392-4403
为了解中街山列岛海域鱼卵仔稚鱼空间分布、种类组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0年5月—2012年2月在中街山列岛海域利用水平和垂直拖网开展了8个航次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运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聚类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年水平拖网共采集到鱼卵1783粒,仔稚鱼67尾;垂直拖网共采集到鱼卵576粒,仔稚鱼59尾。2010年平拖优势种为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垂拖重要种为鲉形目未定种(Scorpaeniformes sp.)和扁舵鰹(Auxis thazard)。2011年平拖重要种为短吻红舌鳎、鰏属未定种(Leiognathuss sp.)、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和鳀(Engraulis japonicus);垂拖重要种为短吻红舌鳎、龙头鱼和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经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鱼卵仔稚鱼的优势种和重要种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鱼卵仔稚鱼的影响较大,夏季是中街山列岛海域鱼类产卵的重要时期。该海域以恋礁的小型底层鱼类为主,是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龙头鱼等小型底层经济鱼类的重要产卵场和育幼场。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在乐清湾进行的4个航次浮游动物调查数据,计算乐清湾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S)、平均拥挤度(X*)、生态位宽度(Bi)及生态位重叠值(Qik )。结果表明: 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S>0.02)共17种,生态位宽度值差异较大,优势度指数与生态位宽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浮游动物的生态位重叠值极低,Qik>0.6的种对有25对。冗余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乐清湾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的重要因素,浮游动物优势种在这些环境因子上存在生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中老年男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坚持服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的男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5~74岁,均不合并糖尿病。根据研究期间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为血脂未达标组(NSG组,LDL-C≥1.8 mmol/L)与血脂达标组(SG组,LDL-C1.8 mmol/L)。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同时应用16S rRNA测序分析技术对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及他汀类药物治疗前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NSG组患者总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高于SG组;同时NSG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NSG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SG组(P0.05)。LEfSe分析显示,SG组患者肠道Verrucomicrobia、Verrucomicrobiae、Verrucomicrobiales、Verrucomicrobiaceae、Akkermansias、Akkermansia muciniphila、Subdoligranulum和uncultured_Christensenellaceae_bacterium数量明显高于NSG组,而uncultured_Veillonellaceae_bacterium及Prevotella_stercorea的丰度显著低于NSG组。结论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对男性中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疗效与肠道菌群存在一定关系,主要表现为治疗后LDL-C未达标者肠道脂代谢有益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及Subdoligranulum丰度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不透水面是表征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指标,开展城市不透水面研究对生态环境监测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和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LSMM)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2002年、2009年和2017年三期不透水面;同时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分析北京市主城区不透水面时空格局演变及其与城市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7年,北京市主城区近15年不透水面聚集度较高且呈持续增长趋势,东、西城区不透水面面积占比最高,朝阳区和海淀区不透水面增长速率和增长强度相对较大。北京市主城区不透水面呈放射状扩张趋势且增长集中在四环以外的区域,不透水面盖度高值区面积不断增加。研究区近15年地表温度持续升高,热岛效应加剧,地表温度高值区与城市建筑区空间分布存在一致性。不透水面空间格局与热环境高度相关,不透水面的斑块密度和破碎度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斑块所占景观比例及最大斑块指数与地表温度呈正相关,可通过合理控制相关景观指标、优化不透水面空间格局控制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增加树木、草地等用地类型;将不透水面分割成许多小斑块,减少大面积不透水面区域分布;使用透水性材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