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纯化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获得病毒基因组RNA后,反转录合成双链病毒F基因cDNA。将此双链cDNA平端插入PUC19质粒SamⅠ位点构建重组质粒,进行cDNA克隆。以重组克隆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获得CDV全长F基因。将此F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BV220,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对表达产物的最终鉴定,可确认所获片段为CDV全长F基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技术和SOE技术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esat-6、hsp65、mpb64基因和ag85b-esat-6、hsp65-esat-6和mpb64-esat-6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A、pCE6、pCH、pCM、pCAE、pCHE和pCME。转染SP2/0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以各重组质粒和pCDNA3.1(+)及PBS免疫BALB/c小鼠后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表明,七种重组质粒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与 pCDNA3.1(+)对照组和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其中pCA组血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六种DNA疫苗免疫组 (P<0.05);三免两周后,融合基因免疫组的刺激值(SI值)与单基因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pCME组的SI值最高;PPD刺激后融合基因DNA疫苗免疫组小鼠脾细胞分泌的IFN~γ高于单基因DNA疫苗组(P<0.05),而两对照组则未检测到IFN~γ的产生。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牛分枝杆菌ag85b、esat-6、hsp65、mpb64单基因和ag85b-esat-6、hsp65-esat-6、mpb64-esat-6双价融合基因DNA疫苗,从而为牛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认为只是 DNA 或 RNA 等遗传物质的表达形式,其单独不具有储存和传递生物信息的功能,而储存和传递生物信息却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基本属性 . 随着近年来 prion 生物学的出现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单独就具有储存和传递生物信息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蛋白质也是一类遗传物质 . 所以很有必要站在这个角度对 prion 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再认识,通过对哺乳动物 prion 生物学和真菌 prion 生物学各自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以及它们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总结出蛋白质储存和传递生物信息的一般规律并指出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  相似文献   
4.
对来源于我国华东地区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株QD免疫原Sl基因cDNA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和DNA免疫的初步研究。RT—PCR扩增QD毒株的S1基因,将其5’和3’端分别进行分子修饰后插入克隆载体pUCl8的BamHⅠ/HindⅢ位电,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的基因的克隆;利用英国IBV毒株Sl全基因核酸探针与QD毒株S1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分子杂交后,采用HaeⅢ,PvuⅡ和XbaⅠ等限制酶对此流行毒株S1基固c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在测定QD毒株S1基因5’端高变区核苷酸序列并以此与IBV M41,H120,6/82及Beaud等参考毒株序列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QD株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后,鸡胚病毒中和试验的结果表明,IBV S1基因DNA免疫表达质粒能诱导小鼠产生病毒特异的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初步显示基因疫苗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具有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和免疫调节等生理活性。共轭亚油酸可以通过酶法异构化获得,将底物亚油酸异构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物质-共轭亚油酸的异构酶称为亚油酸异构酶。因此,通过介绍亚油酸异构酶的来源、作用机制、酶学性质和基因工程菌生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不断发展的基因工程技术,旨在提高亚油酸异构酶的活性、产量和异构化效率,以扩大反应底物范围,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进共轭亚油酸的规模化、可持续性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牛抗菌肽Bac7和Bac5是一种线性阳离子小分子多肽,在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牛抗菌肽bac7和bac5成熟肽基因序列,人工合成了融合基因Bac7-Bac5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B7-B5),将其转化于E coli BL21(DE3) 中实现了重组蛋白B7-B5(rB7-B5)的过表达,表达的rB7-B5以包涵体形式存在,rB7-B5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6.6%,分子量大小为33kD,与预测大小相符。以经Ni亲和层析柱纯化和多步透析法复性的rB7-B5,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耐药性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为新型抗菌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血清白蛋白在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其可作为血容量扩张剂和辅助治疗剂、培养基组分和保护剂、药物制剂、诊断试剂和医疗器械包被剂等。基因重组技术提供了一种规模制备人血清白蛋白的有效途径,并已建立了多种人血清白蛋白的重组表达系统。本文综述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细菌、真菌、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等表达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8.
小鼠的成纤维细胞通过转染四种转录因子(Oct3/4、Sox2、c-Myc和K1F4)可以被诱导转变成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干细胞,称之为诱导型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这种多能干细胞在细胞形态、增殖速率、致瘤性、基因表达以及形成嵌合小鼠的能力上与胚胎干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将来可能成为胚胎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的替代。本文综述了iPS相关的几种转录因子,及其在重编程过程中的作用以及iPS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胚胎干细胞系的获得为细胞和器官损伤及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治疗用细胞和受体病人之间免疫不相容问题妨碍了干细胞临床应用.近年来对分化细胞重编程研究使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多能性干细胞,这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对获得多能性干细胞所涉及的机制以及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乳腺特异性高表达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转基因奶山羊。方法采用牛β-乳球蛋白基因(BLG)调控元件和hEPO全长编码序列基因组D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应用受精卵原核注射的方法制备hEPO转基因山羊。结果在原核注射获得的188头羔羊中,经Southern blot法检测有4头羊含有hEPO基因,其中3头为母羊,1头公羊于出生后20d死亡;3头转基因母羊hEPO基因的拷贝数分别为1、10、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羊乳中的hEPO分子质量为32kDa;MTT法检测结果表明,在泌乳10d的3只转基因羊乳汁中,每毫升乳汁中hEPO活性分别达到1.17×10^2IU、1.90×10^4IU、1.91×10^4IU。结论牛BLG能够调控hEPO基因在山羊乳腺中高表达,为实现其他药用蛋白在山羊乳腺中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