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提升青县大棚设施生产性能和抗灾能力,对青县大棚设施结构进行调研,并提出适宜青县乃至周边地区发展设施蔬菜的标准化"青县大棚"结构设计及建造方法。  相似文献   
2.
安徽虫瘟霉对桃蚜的生物测定与时间—剂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刘彩玲  冯明光 《菌物系统》1998,17(4):361-366
  相似文献   
3.
安徽虫瘟霉对桃蚜的生物测定与时间-剂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安徽虫瘟霉(Zophthoraanhuiensis)对桃蚜(Myzuspersi cae)接种而进行定量生物测定(18℃,光周期为L∶D12∶12),包括10个剂量(1.5~197.7个分生孢子/mm2),每剂量处理蚜虫64~120头,逐日观察记载死亡数至第7d。接种后第3d在高剂量处理中始见少量死蚜,第4~6d为死蚜盛期。所获数据很好地拟合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由模型参数估计出该菌作用于桃蚜的时间效应随剂量增大而减小,在37.1~197.7个分生孢子/mm2的剂量范围内LT50值为4.5~6.7d;剂量效应在接种后随时间递减,第5~7d的LD50分别为86.8、43.7和34.1个分生孢子/mm2。结果表明,安徽虫瘟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杀蚜微生物,在寄主体内的潜伏期为4~5d。  相似文献   
4.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对桃蚜(Myzuspersicae)接种而进行定量生物测定(18℃,光周期为L:D 12:12),包括10个剂量(1.5~197.7个分生孢子/mm2),每剂量处理蚜虫64~120头,逐日观察记载死亡数至第7d。接种后第3d在高剂量处理中始见少量死蚜,第4~6d为死蚜盛期。所获数据很好地拟合时间一剂量一死亡率模型,由模型参数估计出该菌作用于桃蚜的时间效应随剂量增大而减小,在37.1~197.7个分生孢子/mm2 的剂量范围内LT50值为4.5~6.7d.剂量效应在接种后随时间递减,第5~7d的LD50分别为86.8、43.7和34.1个分生孢子/mm2。结果表明,安徽虫瘟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杀蚜微生物,在寄主体内的潜伏期为4~5d。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紫云英连年还田化肥减施单季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依托位于福建省东部12年黄泥田紫云英-单季稻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0)、单施化肥(C100)、紫云英还田(M)、紫云英还田+全量化肥(MC100)及紫云英还田+减量20%化肥(MC80)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及稻谷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100、M、MC100、MC80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比C0分别提高6.97%、15.05%、10.38%、11.15%,全氮分别提高9.52%、18.25%、15.87%、15.87%,硝态氮分别提高6.51%、69.52%、66.87%、78.19%(P < 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含量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与C0相比,C100、M、MC100和MC80处理土壤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丰度分别增加0.52%、24.30%、7.59%、11.93%,其中M处理增加达显著水平(P<0.05);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分别增加5.51%、21.58%、10.00%、14.74%,其中M处理增加显著(P<0.05);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分别增加22.93%、17.21%、65.39%、89.89%,其中MC100和MC80处理增加均达显著水平(P<0.05)。相比C0,M、MC100和MC80处理土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增加6.76%、16.89%、12.16%,其中MC100处理增加显著(P < 0.05),而C100却减少2.50%。物种贡献度分析发现,土壤碳代谢和氨基酸合成的主要功能微生物为细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古菌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M、MC100、MC80处理稻谷产量比C0分别增加9.68%、19.16%、18.72%。阐明紫云英培肥处理能提升单季稻黄泥田土壤肥力水平,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湿度组合对安微虫瘟霉诱发桃蚜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彩玲  冯明光 《昆虫学报》2000,43(4):380-387
用孢子浴方法,对42批次桃蚜Myzus persicae(30-60头/批)接种大剂量(孢子79-90个/mm^2)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mhuiensis的分生孢子,在20℃下保湿24h后转入不同温度(10℃、15℃、20℃、25℃、30℃及自然变温下1.5-16.6℃和8.5-20.2℃)和温度(50%、65%、80%、90%95%及100%RH)的组合条件下观察桃蚜的反应。结果表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素对安徽虫瘟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虫瘟霉是目前仅发现于我国的重要蚜虫病原真菌,对桃蚜具有明显的自然控制作用。本研究了温度和紫外光对安徽虫瘟等固体培养性状及不同温湿度组合对安徽虫瘟霉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湿度组合对安徽虫瘟霉 诱发桃蚜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彩玲  冯明光 《昆虫学报》2000,43(4):380-387
用孢子浴方法,对42批次桃蚜Myzus persicae(30~60头/批)接种大剂量(孢子79~90个/ mm2)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的分生孢子,在20℃下保湿24 h后转入不同温度(10℃、15℃、20℃、25℃、30℃及自然变温1.5~16.6℃和8.5~20.2℃)和湿度(50%、65%、80%、90%、95%及100% RH)的组合条件下观察桃蚜的反应。结果表明,各组合条件下的桃蚜均能发病死亡,而且累计死亡率的显著差异存在于不同温度(F=7.46, P<0.01)和湿度间(F=12.54, P<0.01)。最适发病的温度为恒温20℃和变温8.5~20.2℃(日均温12.4℃),死亡率随湿度升高而增大。在10~25℃和100% RH的组合中,温度的变化几乎不影响桃蚜的累计死亡率,但影响发病速率,在10℃、15℃、20℃和25℃下的致死时间LT50值分别为8.4 天、7.1 天 、4.0 天和3.4 天。回归分析表明, 在100% RH下安徽虫瘟霉诱发桃蚜发病的起始温度为1.65℃。在10~15℃及自然变温下,病死蚜尸顺利产孢的湿度为80% RH;而在20~30℃下,蚜尸产孢的湿度为90% RH。在所有温湿组合的蚜尸中未见安徽虫瘟霉的休眠孢子发生。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