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物铝毒害和耐铝毒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酸性土壤中,铝毒是限制农作物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铝同样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研究微生物的铝毒害和耐铝毒机制可以为植物耐铝毒机制的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目前的研究表明,铝作用于微生物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器,影响微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针对这些毒害作用,铝毒耐受微生物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机制适应外界的铝毒环境。该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综述了微生物的铝毒害和耐铝毒机制。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既往对斑块破裂的基础研究多集中于细胞和分子水平,从表观遗传学角度阐述的研究较少。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方式之一,可在不改变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的表达。综合目前研究来看,炎症反应在斑块破裂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而DNA甲基化对炎症反应又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改变DNA甲基化状态来调控炎症反应干预As斑块稳定性,有望成为防治As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围绕与As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几种炎症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等方面,对近年来DNA甲基化调控炎症反应干预As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机制。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始终,并且是导致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DNA甲基化是一种不改变基因核苷酸序列而能调控基因表达的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方式。有研究证明,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发展与DNA甲基化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将围绕与脂代谢紊乱相关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脂代谢紊乱与DNA甲基化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DNA甲基化芯片技术探讨高脂饮食对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高脂组,每组15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测其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水平、血清DNA甲基化与血清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水平;采用DNA甲基化芯片检测两组小鼠主动脉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小鼠血清CHOL、TG、LDL-C均显著升高,HDL-C显著下降;血清DNA甲基化水平与血清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水平均显著升高。甲基化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主动脉全基因组中共有875个基因甲基化发生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甲基化基因数目496,占总数56.69%;低甲基化基因数目379,占总数的43.31%。结论:高脂饲料可升高主动脉基因组甲基化水平,降低基因组的表达,可能是Apo E-/-小鼠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白介素-6基因的提取及668C/G位点基因分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个复杂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是多基因遗传、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特点是既有肺的局部炎症也有全身性炎症。许多研究提示COPD患者出现血循环中的炎症细胞活化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方法:从COPD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微量核酸测定仪检测核酸浓度,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目的基因白介素-6基因片断,用胶回收的方法回收和纯化白介素-6基因,并用限制性内切酶剪切白介素-6基因,检测IL-6基因668C/G位点的基因型。结果:COPD患者668C/G位点基因分型可分为CC,CG,GG基因型。结论:成功进行了IL-6基因668C/G位点的基因型分析,为之后进一步进行多态性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清血消脂片对代谢性炎症小鼠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IL-6、MIP-1a以及NF-κB和PPARγ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立普妥组、清血消脂片组(n=15)。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脂多糖注射造成小鼠代谢性炎症模型。造模5周后,按成人临床等效剂量换算成小鼠剂量灌胃给药,每天两次,连续灌胃5周。处死后采血和取肝脏,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和MIP-1a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肝脏NF-κB和PPARγm 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清血消脂片组小鼠血清TC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炎症因子IL-6和MIP-1a水平明显降低(P0.01),清血消脂片组小鼠肝脏组织中NF-κB m 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PPARγm RNA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结论:清血消脂片可降低代谢性炎症小鼠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IL-6和MIP-1a水平,并可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和PPARγ受体,抑制小鼠体内代谢性炎症,从而可能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TMAO)在AS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抑制胆固醇逆向转运、上调清道夫受体的表达水平、促进泡沫细胞形成、缩小胆汁酸池、增强血小板反应性、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连提取物对高脂喂养ApoE-/-小鼠主动脉AS斑块内胶原类型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1)比值的影响,探讨黄连提取物稳定斑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3只6-8周龄的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喂养13周后,待其形成成熟的AS斑块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黄连提取物组、辛伐他汀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1只.继续高脂喂养,并按体重比折算给予小鼠临床推荐剂量的相应药物治疗13周,处死动物,每只小鼠取主动脉根部的4个切面,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Ⅰ、Ⅲ型胶原含量,以及斑块内MMP-9和TIMP-1的表达,计算MMP-9/TIMP-1比值.结果:给药13周后,图像分析结果显示,黄连提取物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Ⅰ型胶原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辛伐他汀组和黄连提取物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Ⅲ型胶原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Ⅲ型/Ⅰ型胶原比值,两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提取物和辛伐他汀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MMP-9的阳性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黄连提取物组主动脉斑块内TIMP-1的阳性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辛伐他汀组TIMP-1表达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给药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给药组中MMP-9/TIMP-1比值均有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在临床推荐剂量下,黄连提取物可明显改善ApoE-/-小鼠主动脉AS斑块内胶原类型,调整斑块内MMP-9/TIMP-1比值,从而促进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烟草赤星病病原真菌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DCFs)抗性的分子机理,前期克隆了16个DCFs胁迫差异表达基因的部分cDNA片段.为了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选取4个差异表达基因,即AlATP7、AlCIT1、AlGLUT和AlHSP88,应用DNA Walking技术对它们两侧的未知序列进行克隆.DNA测序和Blast搜索表明,AlATP7基因开放阅读框为712 bp,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169个氨基酸;AlCIT1、AlGLUT和AlHSP88基因未克隆到全长序列,5′末端还有200-300bp才到达翻译起始密码子ATG;在这些DNA序列中,AlCIT1基因长1 214 bp,含1个内含子,编码386个氨基酸;AlGLUT基因长1 308 bP,含1个内含子,编码417个氨基酸;AlHSP88基因长2 087bp,含2个内含子,编码628个氨基酸.与其他丝状真菌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发现,AlATP7和线粒体ATP合酶D亚基、AlCIT1和柠檬酸合成酶、AlGLUT和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FS)类型葡萄糖转运子、AlHSP88和热休克蛋白HSP88分别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时,还对4个DCFs胁迫差异表达基因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基于这些蛋白功能的文献报道和前期的研究,推测A.longipes存在着一种新的DCFs抗性机制:A.longipes利用MFS类型葡萄糖转运子将DCFs排除到细胞外解毒,线粒体ATP合酶和柠檬酸合成酶参与能量供给,而热休克蛋白AlHSP88可能在该机制中促进一些重要蛋白的正确折叠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