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增加醋酸洋红前染色,使核仁在染色体分带之后也能着上颜色。用这一改良的Giemsa分带程序,本文研究了核仁与NOR-染色体的联系。发现玉米根尖细胞中两个近次缢痕带或异染色中心总是与前期和间期核仁紧靠在一起,两个核仁组织者都表现出形成核仁的活性。在单核仁细胞中,核仁总是同时与两个带或异染色中心相联系,可见这个核仁是由两个核仁组织者共同参与形成的;在双核仁的细胞中,每个核仁分別与并且仅与一个带或异染色中心相联系,可见每个核仁组织者各形成一个核仁,这两个核仁在核中常呈同向平行排列。  相似文献   
2.
3.
玉米黑粉菌mtDNA的研究:1.DNA克隆和基因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国宏  程文 《遗传学报》1991,18(4):378-384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玉米黑粉菌mt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别将mtDNA的Bam HI各片段制成探针,与mtDNA分别用8种酶酶切后的Southern膜进行杂交,用片段重叠法得出各套片段的排列次序,再将克隆化的Bam HI片段进行第二酶切,按分子量拼排出各酶酶切位点在mtDNA上分布的图谱。此外,片段重叠分析时,还发现玉米黑粉菌mtDNA为环状结构;杂交分析时还发现mtDNA内没有明显的重复序列。DNA总长60.7kb。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玉米黑粉菌mtDNA进行了如下研究:(1)将mt DNA的Bam HⅠ和Pss Ⅰ两套酶切片段分别克隆到pBR322的相应位点上,共克隆到占其基因组总长度89.3%的序列。(2)以植物或真菌来源的线粒体基因作探针,用低严紧度DNA分子杂交法鉴定出了玉米黑粉菌线粒体中的7个基因,并对照另文发表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初步得出了这些基因在mt DNA上排列分布的基因图谱。它们排列的次序为:—COB—OⅫ—S—rRNA—OⅩⅢ—L—rRNA—ATPase6—OⅪ—。(3)对已鉴定出的3个含线粒体基因的克隆质粒,用E.coli极大细胞系统作了表达研究,但没见到线粒体基因的编码产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