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内镜下两种手术方法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切除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B组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分析和比较两组所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手术时间、切除肿瘤的直径和厚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8.95±1.63) min,治疗费用为(2127.70±468.31)元,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肿瘤直径和厚度、住院时间、垂直切缘阴性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3.75%,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下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清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时间、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少低,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能够更彻底地清除肿瘤组织。  相似文献   
2.
对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inn.) Sweet)进行切割试验,对其在不同光环境及不同季节的萌芽率、成活率、主茎长度和生物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爪金龙切条越短其萌芽越迟,其成活率、主茎长度和生物量下降;五爪金龙在光下和林下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但林下生物量较低;切条越短,林下条件越不利于主茎的伸长;冬季五爪金龙的主茎长度和生物量最低;夏季在光下和林下不能再生的最长切条长度均为4 cm;秋季均为1 cm;而冬季光下为1 cm,林下为3 cm;春季光下则为4 cm,林下为5 cm。春季时将五爪金龙切割为5 cm并置于林下是最经济的防除方法;如果不考虑季节性及光条件,应将其切割至1 cm以下的片段,可以有效防止五爪金龙再生。  相似文献   
3.
[2H5]-橙花叔醇,[2H5]-咙牛儿基沉香醇和糖甙酶等为底物,对50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进行培养实验,证明许多高等植物尤其是大多数农作物在被害虫侵袭时,叶片中所含橙花叔醇糖甙被水解产生游离醇,又在细胞内的氧化裂解酶的作用下产生次级代谢,表现为其次级代谢物将大大增多,其中萜类以及C11、C16萜烯同系物的含量增加更加显著。许多试验表明,植物以此引诱害虫天敌,实现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4.
假臭草等12种植物对白花鬼针草幼苗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具有化感作用或潜在抑草活性的12种植物的叶片水浸液对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幼苗进行处理,对其幼苗的生长 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对白花鬼针草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植物种类。结果表明,12种供体植物叶片水浸液(0.05 g DW mL-1) 均能显著抑制白花鬼针草幼苗的生长(P<0.05),综合化感效应(SE)均为负值(≤-0.2),抑制强度依次为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水茄(Solanum torvum)>马缨丹(Lantana camara)>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葛藤(Pueraria lobata)>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其中假臭草叶水浸液浓度仅为0.04 g DW mL-1时就可以使白花鬼针草死亡。假臭草和胜红蓟的茎水浸液也可以显著抑制白花鬼针草的生长(P<0.05),抑制效果略低于叶水浸液。回归分析表明,假臭草叶水浸液浓度与白花鬼针草的生物量等指标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R2>0.85, P<0.001),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白花鬼针草的生物量等指标下降。防除白花鬼针草时使用假臭草和胜红蓟的茎、叶水浸液, 其有效浓度低且资源丰富,可作为白花鬼针草天然除草剂的主要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过氧化氢酶的应用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选用无机盐、醇类、大分子有机物、糖类、表面活性剂等物质为备选稳定剂,进行不同浓度的单因素实验,然后进行正交实验,又研究了蛋白酶抑制剂对过氧化氢酶酶液中蛋白酶的抑制效果,得到了最佳的稳定剂组合乙酸钠80 g/L,吐温20 2 mL/L,乙二醇80 mL/L,明胶1 g/L,六偏磷酸钠5 g/L,使蛋白酶得到抑制,提高了过氧化氢酶的稳定性.对最佳组合进行了酶的应用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实验,在60℃处理15 min,酶活残留率为75.2%提高了43.2%;在常温25℃放置3个月,酶活残留率为90%,提高了67%,酶的应用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工业化的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缑旭东  冯卓 《古生物学报》2021,60(2):299-313
树木生长轮记录了植物生长期的气候环境信息及其生理响应过程, 而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定量分析生长轮的解剖学特征获得, 因此生长轮的定量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林学、地理学、古气候学和古生物学等研究领域。我国虽然保存了丰富的木化石, 但前人多从系统分类学角度研究木化石, 而较少利用木化石生长轮定量分析方法开展古气候环境的研究。本文主要结合松柏类木化石生长轮定量研究的案例, 对生长轮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常用参数进行了系统比较和讨论, 包括: 生长轮宽度(Growth-ring Width)、年敏感度(Annual Sensitivity)、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生长轮显著度指数(Ring Markedness Index)、晚材率(Percentage Latewood)、细胞减小率(Percentage Diminution)、脆弱性指数(Vulnerability Index)、中生形态指数(Mesomorphy Index)、生长轮类型的划分以及细胞直径与直径平均值差值的累计代数和(cumulative algebraic sum of each cell''s deviation from the mean of the radial diameters, CSDM)。生长轮定量研究的参数和方法在松柏类木化石中的应用, 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地质历史时期古气候环境信息, 而且在树叶寿命推算方面也有重要应用潜力。因此, 松柏类木化石生长轮的定量研究在揭示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物候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方法,HPLC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对五味子的快速提取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80%乙醇作为提取液,电场强度10 kv/cm,脉冲数为10,料液比1∶10为最佳提取工艺;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电场强度、料液比、脉冲数。此法提取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提取率可达0.76%,得膏率达27.886%。本提取工艺可行,经济、省时、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8.
韩昌鹏  王振宜  苏旭  肖文  吴炯  冯卓  李盈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6917-6920,6929
目的:研究愈创方运用蒸发罨包疗法促进混合痔创面愈合及改善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愈创方组(Yuchuang Recipe Group,YRG)59例,红外线组(Infrared Ray Group,IRG)57例.再根据愈创方按当归10g、赤芍10g、徐长卿10g、芒硝10g的水煎剂进行罨包的制作,同时准备好红外线治疗仪及生肌散.术后两组行相同的基础治疗,再每天两次使用生肌散换药后,蒸发罨包组予45℃半干罨包一块外敷肛缘,红外线组予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肛缘创面10分钟.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连续7天的创面疼痛、肛缘水肿、创面渗液的积分及创面愈合天数等几项指标.结果:愈创方组在减轻创面疼痛方面,术后1d至3d,疗效相当于红外线组(P>0.05),术后4d至7d,疗效优于红外线组(P<0.05);愈创方组在消除肛缘水肿方面,术后ld至7d,疗效等于红外线组(P>0.05);在减少创面渗液方面,术后ld至3d,两组疗效相当(P>0.05),术后4d至7d,愈创方组疗效优于红外线组(P<0.05);愈创方组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疗效优于红外线组(P<0.05).结论:愈创方在缓解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根据DENN-SV序列及shRNA设计原则,设计四个靶点序列,退火后用DNA重组技术与pRNAi-U6.1/Neo空载体连接,转化到感受态E.coli中。扩增菌株,抽提质粒,进行酶切、DNA测序鉴定。将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并使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其抑制DENN-SV mRNA表达的效率,以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相同,并已成功转染进入人乳腺癌MCF-7细胞,可见GFP(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且都具有抑制作用(P<0.01),DS-1组的抑制效果最好;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实验组经该载体转染后细胞增殖程度显著减少(P<0.05)。该研究应用RNAi技术成功构建了小干扰RNA重组体,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夏文  冯卓  吴锦慧 《生命科学》2023,(3):329-339
细菌经常被用作药物的载体实现被装载药物的肿瘤靶向、深部组织渗透等。近年来,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对细菌的基因进行改造,赋予了细菌环境感知和响应的功能,实现了细菌负荷药物的时空调控,促进细菌作为递送载体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细菌作为药物载体,以及基于环境感知和响应控制药物释放的细菌智能递送载体应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智能化的细菌载体应用于癌症治疗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