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比较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与单用IPL治疗皮肤老化的疗效.将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IPL配合MEBT/MEBO治疗的32例患者(治疗组)与2005年8月~2007年8月单用IPL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府逐瘀汤与赛庚啶治疗瘢痕成熟期瘙痒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瘫汤治疗瘢痕瘙痒,对照组口服赛庚碇,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的瘙痒评分及P物质浓度.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的瘙痒评分及P物质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瘢痕成熟期瘙痒的效果优于赛庚啶.  相似文献   
3.
栗疫菌低毒力菌株dsRNA的分离及转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云南、广西、江苏、浙江、河北、京郊六个省市的板栗树(Castanea mollissima)溃疡斑上分离了栗疫菌(Endothia parasitica)160株,进行了dsRNA的提取及其毒力测定,获得两株含dsRNA的低毒力菌株(H),其毒力与带有起源于欧洲的dsRNA的低毒力菌株比较相近。比较国内菌株与欧洲低毒力菌株的dsRNA电泳谱带,示有共同分子量为5x106或6.2 x 108的电泳带。与正常毒力菌株(V)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致病力。这是欧美大陆发现低毒力菌株后,亚洲地区的首次报告。以5株具有欧洲dsRNA的低毒力菌株作为供体,与云南、江苏、浙江的10株毒力菌株配对,16%(8,50)的毒力菌株发生形态变化,dsRNA转入后毒力明显降低。结果表明,国内毒力菌株可以接受欧洲低毒力因子——dsRNA并转变为低毒力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血府逐瘀汤与赛庚啶治疗瘢痕成熟期瘙痒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血府逐瘀汤治疗瘢痕瘙痒,对照组口服赛庚啶,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的瘙痒评分及P物质浓度。结果:治疗组服药后的瘙痒评分及P物质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瘢痕成熟期瘙痒的效果优于赛庚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nt5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术中取成熟期增生性瘢痕6份,增殖期增生性瘢痕6份,正常皮肤组织6份。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的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和比较其Wnt5a阳性表达的细胞面积率。结果:与正常皮肤相比,增殖期增生性瘢痕中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含量丰富,且排列紊乱,其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也含有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但炎性细胞很少。增殖期增生性瘢痕和成熟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真皮浅层和真皮深层Wnt5a阳性表达的细胞面积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且增殖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wnt5a阳性表达的细胞面积率显著高于成熟期增生性瘢痕(P〈0.05)。但正常皮肤组织、成熟期增生性瘢痕、增殖期增生性瘢痕各组间真皮浅层与真皮深层Wnt5a阳性表达的细胞面积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nt5a的表达上调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与增生性瘢痕的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栗疫菌[Cryphonectria(=Endothia)parasitica]低毒力菌株EpC140(广西)的[γ─ ̄32P]ATP末端标记dsRNA作探针,与5种真菌病毒dsRNA进行分子杂交。探针可与紫孢侧耳病毒(Pleurotussepidusvius)和小麦全蚀菌病毒(Gaeuman─nomycesgraminis·virus)的dsRNA杂交,但不能与黑曲霉病毒(Aspergillusnigervirus)、产黄青霉病毒(Penicilliumchrysogenumvirus)和稻瘟菌病毒(Pyriculariaoryzaevirus)的dsRNA杂交。当以低毒力菌株EpC32(云南)作探针时,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刺激后小鼠巨噬细胞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HSF1对NF-κB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制作15%TBSA Ⅲ°烧伤小鼠模型,提取烧伤血清.通过表达质粒与报告质粒共转染,检测烧伤血清诱导下NF-κB活性的变化以及过表达HSFI后NF-κB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对比正常血清,烧伤血清刺激后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早期即明显增加(P〈0.05),这种变化在诱导后2 h即达到高峰,12 h后逐渐下降;过表达HSF1可以显著抑制烧伤血清引起这种活性变化(P〈0.05).结论:烧伤后NF-κB早期即活化,热休克反应可能通过HSF1途径抑制NF-κB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恶性黑色素瘤家系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个遗传性黑色素瘤家系进行家系调研和家系图谱绘制,并分析总结临床特点。结果:4个遗传性黑色素瘤家系共33人,确诊黑色素瘤患者10例,死亡2例。确诊患者平均年龄36岁。结论:中国汉族人群黑色素瘤家系具有发病年龄较轻,其中发病年纪越小其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而且黑色素瘤的高侵袭性同样具有明显家族遗传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和欧美洲栗疫菌低毒株dsRNA同源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发现我国栗疫苗(Cryphonectria parasitica=Endothia parasitica)含dsRNA低毒力菌株基础上,分别以国内菌株EpC140和EpC32、欧洲低毒株Ep713的dsRNA为探针,同欧洲、美洲及亚洲低毒力菌株ds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亚洲株同欧洲株之间有序列同源性,同美洲株之间无序列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梁平彦  全勇 《病毒学报》1995,11(1):72-77
以我国栗疫菌(Cryphonectria(=Endothia)parasitica)低毒力菌株EpC140(广西)的(γ-^32P)ATP末端标记dsRNA作探针,与5种真菌病毒dsRNA进行分子杂交。探针可与紫孢侧耳病毒(Pleurotus sapidus virus)和小麦全蚀菌病毒(Gaeuman-nomyces graminis.virus)的dsRNA杂交,但不能与黑曲霉病毒(Pyri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