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使用无CLSI完整解释标准的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头孢吡肟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家兔模型,观察比较何种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更能准确反应临床疗效。方法 57株临床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57只家兔腹腔。将感染家兔分成3组(A、B、C组),每组19只;分别在48、72、96、120和144 h注射药物:A组每只家兔注射1 mL浓度为2 g/m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B组每只家兔注射1 mL浓度为0.1g/mL头孢吡肟;C组每只家兔注射1 mL浓度为0.6 g/mL替卡西林/棒酸。比较肉汤稀释法(MIC法)、K-B法及VITEK法检测的药物敏感性结果与体内药物治疗的疗效关系。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A组),K-B法检测结果与家兔感染模型治疗过程相符率为72.2%,MIC法66.7%,VITEK法为66.7%。替卡西林/棒酸治疗组(B组),MIC法83.3%,VITEK法为77.8%,K-B法检测结果与家兔感染模型治疗过程相符率为50.0%。头孢吡肟治疗组(C组),MIC法88.9%,VITEK法为77.8%,K-B法检测结果与家兔感染模型治疗过程相符率为72.2%。结论在3种药物敏感性检测法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K-B法检测结果与感染家兔的抗感染疗效最为接近;替卡西林/棒酸及头孢吡肟均以MIC法与感染家兔的抗感染疗效最为接近;针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感染建议临床使用不同的方法检测不同的药物体外敏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