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及其恢复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3年对武汉东湖三个主要湖区(郭郑湖、汤林湖和牛巢湖)水生植被的调查表明,该湖区共有水生植物32种,优势种为大茨藻、狐尾藻、苦草和菱。金鱼藻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植被类型可分为11个群丛,植被面积约为0.65km ̄2,总生物量为1236.39t(湿重),植被带状分布仅见于汤林湖北部和其他部分湖汊。汤林湖和牛巢湖水生植被正处于自然恢复演替阶段。  相似文献   
2.
玉米cyclinⅢ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物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玉米低拷贝基因 cyclinⅢ(B-类)生物素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定位结果。供试探针为该基因的cDNA克隆,其长度仅为1.6kb。结果表明, 探针的信号分布在第6染色体短臂和第9染色体长臂,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70.05±3.31和86.86±1.64,检出率分别为8.29%和6.83%。文中对基因的物理位置与功能间的关系等作了讨论。 Abstract:A biotin-labelled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physically map a low copy gene cyclinIII in maize.The cDNA clone was 1.7kb in size.The probe was hybridized onto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6 and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9.The percent distances from centromere to detection site were 70.05±3.31 and 86.86±1.64 respetively.The detection rates of in situ hybridization were 8.29 and 6.83 respective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gene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医务人员手部葡萄球菌携带情况,查明其增多原因。方法将医务人员手部携带的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做了“84”消毒剂定性杀菌试验、MIC检测、β-内酰胺酶、耐甲氧西林检测,抗菌药物耐药谱、质粒酶切谱分型。结果发现我院医务人员手部金黄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携带率已分别从1992年的870%(10/115)、3217%(37/115)上升至1997年的3406%(78/229)、6594%(151/229),且7797%的菌株为MRSA(或MRCNS),各科室之间无同源菌株。全部试验菌株在“84”消毒剂有效氯的含量为100ppm浓度时,1分钟内可将其全部杀灭。结论我院医务人员手部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逐年上升的因素为:①长时间使用“84”消毒剂,导致了部分菌株对“84”消毒剂敏感性降低;②医务人员不常洗手;③采用“84”消毒剂洗手致手部粗糙,难以洗净。  相似文献   
4.
以生物素标记的水稻单拷贝光敏素基因(phyA) 和1 ,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 加氧酶小亚基基因(rbcS) 的基因组克隆为探针,其大小分别为6 .6 和1 .1 kb ,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将它们分别定位到水稻染色体上。phyA 和rbc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29 .79 % 和21 .56 % 。phyA在第3 染色体上有3 个座位:长臂近着丝粒、短臂末端、长臂中部。rbcS分别定位于第7 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8 .62 % ) 、第5 染色体长臂末端、第6 染色体长臂距着丝粒近2/3 处。此外,对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定位的意义,水稻染色体的准确识别、功能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位置意义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任南  宋运淳  毕学知  丁毅 《遗传学报》1998,25(3):271-277
首次报道了玉米两个低拷贝基因cdc2和prh1生物素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供试探针为这两个基因的cDNA克隆cdc2ZmA和ZmPP1,其长度分别为1.3kb和1.7kb。结果表明,cdc2ZmA的信号分布在第4、8和9染色体长臂,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57.87±2.68、28.42±1.45和88.16±3.28,检出率为10.07%.3.13%和8.33%。prh1ZmPP1的信号分布在第4、6和8染色体长臂,与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53.62±1.17.60.77±2.90和17.10±1.61,检出率为12.07%.5.17%和6.47%。对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以及基因cdc2和prh1的物理位置与功能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