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家鼠(Mus musculus)种群动态预测及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我国学者夏武平(1966)用9月铗日捕获率预测东北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数量以来,严志堂等(1983)应用种群年龄结构的回归方程预测新疆天山北麓农区塔西河地区的小家鼠(Mus musculus)种群密度获初步成功,并根据该文提供的一个改进公式M10=5.60x+5.80(x表示种群年龄的成亚比,M10表示小家鼠10月数量,即年内最高数量),提前11个月预测该地的小家鼠种群最高数量。  相似文献   
2.
麝鼠(Ondatra zibethica Linné)是在水中活动、陆地栖居的兽类,善于挖洞,又能筑巢。这种习性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Lord,1866)。麝鼠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兽类,然而它这种习性又与水利工程的维护、淡水(池塘)养殖业有密切关系,所以就更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在各国狩猎业中,进行麝鼠密度统计时,大都利用间接统计法(1952),这种方法的基础是洞巢统计。因此,对于麝鼠洞和巢的研究早已引起重视,而且有不少报导。可是,大都限于洞和巢的结构,筑洞(巢)地环境条件的记载等。Hoffmann(1958)虽对上述几方面作了综述,但是对于麝鼠洞和巢的类型问题并未予以注意。至于麝鼠洞和巢生物学特点的研究,则在过去的文献中几无报导。  相似文献   
3.
田野小家鼠种群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关于种群特征的研究,当首推夏武平等(1982)对长爪沙鼠的种群动态及其调节的研究,国内对种群特征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研尚不多见,而该工作对动物种群动态的预测是至关重要的。 小家鼠(Mus musculus L.)的种群特征包括诸多方面,如性比、年龄结构、胎仔数、怀孕率和身体大小等,它们的变化均与一定的种群数量相联系,今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作一些新的探求。  相似文献   
4.
小家鼠种群年龄研究及其对预测预报的意义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关于鼠类种群的研究,国内外有不少报道,它们一般着重于种群内部结构和特征的论述,对用年龄组可作预测种群数量的依据早已引起重视,但这方面的应用尚不多见。 等(1973)用在南克麦罗沃省收集的资料来计算种群内外因子对红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tilus)5月及7月数量水平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新疆塔西河小家鼠种群年龄研究进行翌年种群数量测报,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5.
小家鼠的肥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武平等(1963)以东北红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tilus)为对象,首次提出用鱼类学上表示鱼类生活状况的肥满度应用于鼠类对环境适应情况的形态--生理指标,发现秋季肥满度对次年夏季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他们(1964)还对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 peninsulae)进行了探讨。近来,秦耀亮(1981)对南方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 exiguus)肥满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夏武平等(1963)将鱼类学中的肥满度应用于小型兽类以来,至今仅对红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tilus Pallas)(夏武平等,1963)、大林姬鼠(Apodenmus speciosus peninsulae Thomas)(夏武平等,1964)、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 exiguus Howell)(秦耀亮,1981)、小家鼠(Mus musculus L.)(严志堂,1983)等4种鼠类肥满度有过报道。  相似文献   
7.
麝鼠种群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等地区的597号麝鼠头骨标本和其它材料,研究种群年龄组成。主要依据左侧第一上臼齿齿根的形成、生长和齿冠磨损的程度,并分析了头骨的形态变化及测量数据,以及体重、体长、繁殖等和年龄的关系,初步得如下结果: 1.根据各方面的特征,划分为六个年龄组。 2.头骨、体重、体长有明显的年龄变化。 3.种群年龄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种群中性比随年龄而有差异。新疆地区一年繁殖2—3次。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为麝鼠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关于麝鼠的食物很早就引起注意,原因有二:一、为了麝鼠的经营管理,特别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私有生产者企图栽培适当的植物,丰富麝鼠食物,以期提高圈养单位面积内麝鼠的产量;二、在散放的国家,尤其是在欧洲一些早期散放的国家里,对它是否会危害农作物,有顾虑,又怀疑它以鱼为食,危害渔业。为此我们展开了麝鼠食物组成的研究。我国散放麝鼠以来,目前已有了较广泛的分布,所以生产部门希望了解散放地麝鼠食物条件是否适宜;同时,这样广泛散放,也提供了有利于食性研究的条件。此外,麝鼠会因密度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麝鼠(Ondatra zibethica Linnaeus)原产于北美洲。自本世纪以来,由于欧亚各国引种驯化的结果,它几乎遍及全北区的广大地域(Elton,1958;Hoffmann,1958)。按目前它的分布范围和栖息环境,我们认为,麝鼠是一个广分布种。凡广分布种,都有二个基本特性:其一是它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其二是在不同的自然地带都存在它所要求的特定的生存环境。对麝鼠来说,它兼备这二个特点。那些特定的栖息条件形成了麝鼠栖息地的共同性。所以揭示栖息条件的特性,是分析栖息地及其类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灰仓鼠和小家鼠种群16年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 Pallas)和小家鼠(Mus musculus Linnaeus)在新疆北部农区田野众害鼠中种群数量居第二和第一位(新疆鼠害研究组,1975a,b;李春秋,1981),其数量消长有何规律?特点如何?两者同栖于农田,相互关系如何?有否促进或制约作用?这对鼠害防治工作颇具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