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检测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在四种非Kaposi肉瘤皮损组织中的感染情况,以初步探讨HHV-8与皮肤鳞状细胞癌、蕈样肉芽肿、Castleman病和化脓性肉芽肿相关性研究.方法:使用酚-氯仿-异戊醇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病理科从2004年到2009年收集的30例鳞状细胞癌、20例Castleman病(其中5例为多中性Castleman病)、13例蕈样肉芽肿、20例化脓性肉芽肿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HV-8DNA抽提;然后使用巢式PCR方法对抽提的DNA进行ORF26基因片段的扩增,扩增产物在1.5%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并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电泳结果,从而确定ORF26基因阳性标本:然后计算HHV-8在各种标本中的阳性率.结果: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皮损组织有5份为阳性(16.7%).13例蕈样肉芽肿石蜡组织有1例为阳性(7.7%),20例化脓性肉芽肿和20例Castleman病石蜡组织中均未检出HHV-8.结论:①HHV-8可能是新疆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原因之一.②HHV-8与蕈样肉芽肿的发病可能不具有相关性,HHV-8可能是MF发生后偶发的一种附带感染.(③Castleman 病和化脓性肉芽肿的发病可能均与HHV-8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鳞癌感染人类疱疹病毒8型(HV-8)ORF75基因亚型分类并初步探讨其与鳞癌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皮肤鳞癌、46例食管鳞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HHV-8 DNA抽提、扩增、双向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Crustal W软件和PHYLIP软件包对测序结果进行系统发生学分析,从而确定HHV-8 ORF75基因亚型,最后运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40例皮肤鳞癌有10例HHV-8感染为阳性,阳性率为25.0%;46例食管鳞癌有1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6.1%.②皮肤鳞癌感染HHV-8 ORF75亚型6例为A亚型,4例为C亚型;食管鳞癌感染HHV-8 ORF75亚型8例为A亚型,4例为C亚型③鳞癌感染HHV-8 ORF75基因亚型与鳞癌患者感染部位及病理分级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鳞癌患者感染HHV-8 ORF75亚型属于A亚型和C亚型;鳞癌感染HHV-8 ORF75基因亚型与鳞癌患者感染部位及病理分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前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卷曲螺旋结构域(PML—C)和RAN结合蛋白9(RANBP9)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构建分别表达诱饵蛋白PML—C和靶蛋白RANBP9的载体pGBKT7-PML-C和pACT2-RANBP9,然后转人酵母AH109,培养3~5d后对其是否有胞内相互作用进行检测。将目的片断PML-C和RANBP9再次构建于真核生物表达载体pCMV—HA和pCMV—myc里,然后共转染人胚肾293细胞里(HEK293),最后对其是否有体外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进行分析。结果在共转化了质粒pGBKT7-PML—C和pACT2-RANBP9的AH109酵母平板里观察到蓝色菌落生长。用抗HA多克隆抗体对共转染过重组质粒的HEK293细胞的蛋白提取物进行免疫共沉淀,再用抗myc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免疫印迹,最终检测出融合蛋白myc—RANBP9条带。结论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了PML—C和RANBP9之间存在胞内相互作用,同时免疫共沉淀实验也从体外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ppa2 基因5'' 端启动子区Oct4 结合位点突变对Dppa2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PCR 扩增包括Oct4 结合 位点的Dppa2 基因5'' 端转录起始点上游-2439~+293 bp 的启动子序列,片段长度为2732 bp。将该片段连接到pGL3-Basic 载体, 构建野生型pGL3-2439表达载体。采用定点突变法,将-1959~-1957 位碱基的GCA突变成TAG,构建Oct4 结合位点突变型 pGL3-mo2439 表达载体。用上述两种表达载体、PGL3-basic 载体和Oct4 表达载体分别瞬时转染HEK 293 细胞。细胞培养48 h 后,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测定各组细胞表达的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鉴定,证实野生型 (pGL3-2439)和突变型(pGL3-mo2439)载体构建成功。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转染Dapp2 基因启动子野生型pGL3-2439 表 达载体的细胞组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为16.307,突变型pGL3-mo2439 表达载体的细胞组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为10.634。Oct4 结 合位点突变后,Dppa2 基因启动子区转录活性较野生型降低了35 %。结论:Dppa2基因5''端启动子区-1959~-1957 位的Oct4 结 合位点突变可能导致Dppa2 基因启动子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徐珂  侯江红  吴秀娟  任敏  张艳 《生物磁学》2014,(8):1554-1558
目的:系统评价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CBM、CNKI、V1P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依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补充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无误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包括共450例患者,其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显效率[RR=1.29,95%CI(1.08~1.55),P〈O.011、总有效率[RR=I.19,95%CI(1.10~1.29),P〈0.01]和无效率[RR=0.38,95%CI(0.24~0.62),P〈0.01]与单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I.02,95%CI(0.97~1.32),P〉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显效率,总有效率和无效率方面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单用,不良反应与苯地平缓释片单用无明显差异,但远期疗效尚不清楚,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6.
用RISA法评估地下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运用RISA法从细菌群落角度对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定量分析。RISA图谱的相似度聚类分析表明 :与随时间产生的变化相比 ,细菌群落在空间上的差异更大 ;同批取样不同位置和深度的地下水RISA图谱存在明显差异 ,整体上在 6 0 %~ 70 %相似度聚类。  相似文献   
7.
综合应用ITS及16SrDNA进行环境微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并介绍一种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新方法.该方法将克隆测序和RISA图谱技术有机结合.其技术关键是PCR扩增的目标片段包含全长ITS和部分16S rDNA片段,既可利用16S rDNA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又可测定ITS片段大小并与RISA图谱进行比对定位.分析过程简单经济,易于操作,普通分子生物实验室即可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贵州募役剖面长兴期腕足动物群进行了系统分类鉴定和古生态分析,发现其与前人所报道的华南同时期腕足动物群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以Spiriferellina为绝对优势属,包含少量华南长兴期的常见分子,如Fusichonetes、Araxathyris和Peltichia等。募役剖面的腕足类化石主要产自碎屑岩层位,与华南同期碎屑岩相剖面的腕足动物群落相比,该动物群中的优势分子个体较大、壳体较厚且发育较粗大的壳疹,这可能与长兴期募役剖面动物群所处的特殊栖息地环境(浅水碳酸盐岩台地与深水硅质碎屑岩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有关。二叠纪末期大规模的火山作用导致水体中碎屑物质含量增加,影响腕足类的滤食效率,而募役剖面清澈、水动力弱的水体环境,为滤食性的腕足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最后,通过与华南长兴期不同沉积相区腕足动物群落(六枝剖面、稻堆山剖面、中寨剖面、新民剖面、马家山剖面和仁村坪剖面群落)的对比分析,发现募役剖面腕足动物群与毗邻的六枝剖面腕足动物群在属级组成上的相似度较高,且过渡岩相栖息地环境下的腕足动物群在生物灭绝事件前也呈现出高优势度、低均匀度的群落结构特征,指示海洋底栖生物群落已经先于二叠纪末期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出现了早期危机信号。  相似文献   
9.
TCR基因重排在蕈样肉芽肿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细胞在成熟过程中通过T细胞表面受体基因重排,从而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的任何失调都会导致疾病。蕈样肉芽肿是由于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所导致的,病变组织表现出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通过Southern印迹分析技术和PCR技术来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检测在蕈样肉芽肿的诊断的应用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an herpesvirus-8,HHV-8)又名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led herpesvirus,KSHV),属Rhadino病毒或者γ-2疱疹病毒,与γ-1疱疹病毒、EB病毒(EBV)同属人类γ疱疹病毒,是由Chang等在1994年采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从一例AIDS-KS患者的病变组织中发现的一种新病毒.随着对HHV-8及其亚型的深入研究,其与非Ks肿瘤的关系也逐渐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其与非KS肿瘤疾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