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赵鑫  熊李虎 《动物学杂志》2016,51(3):423-433
蟹类是潮滩沼泽(本文简称潮沼)湿地生态系统底栖动物重要组成之一。蟹类对潮沼植物活体的牧食以及对潮沼植物上筑巢繁殖鸟类的巢捕食表明,潮沼蟹类会攀爬上潮沼植物。然而对于潮沼中蟹类攀爬植物的行为了解甚少。隐秘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neglectum)是长江口及邻近潮沼生态系统中的优势底栖动物之一。本研究在长江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潮沼中通过野外直接观测计数估计潮沼地表、潮沼植物(芦苇)上隐秘螳臂相手蟹密度的昼夜变化,来分析其攀爬芦苇行为的时间变化规律。攀爬芦苇隐秘螳臂相手蟹密度和地表隐秘螳臂相手蟹密度均具有显著的昼夜差异(所有P0.05),根据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密度、地表密度的昼夜变化结合野外行为观测发现,隐秘螳臂相手蟹一般在日落前后(17:00~19:00时)开始攀爬芦苇,在日出后(7:00时以后)大部分隐秘螳臂相手蟹都已经从芦苇上撤离回到潮沼表面。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比例也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P0.05),在夜间时段(19:00~5:00时)攀爬比例高于白天时段(5:00~19:00时)(P0.05),夜间时段攀爬比例在0.16~0.34之间,白天时段攀爬比例在0.02~0.15之间。隐秘螳臂相手蟹相手蟹的总密度在各观测时间段间差异显著(P0.05),夜间时段总密度要高于白天时段(P0.05),表明隐秘螳臂相手蟹在白天时段会较多利用潮沼表面的洞穴,从而呈现出从潮沼植被、潮沼地表到潮沼表面洞穴间的昼夜移动。此外,不同观测日期之间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密度、地表密度、总密度和攀爬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所有P0.05),但是规律性不明显。隐秘螳臂相手蟹的植物攀爬行为似乎与取食芦苇叶片有关系,同时又受到光照强度昼夜变化的影响,具体影响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芦苇行为的因素以及隐秘螳臂相手蟹攀爬芦苇行为对潮沼湿地生态过程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是长江河口中、高潮滩的优势底栖动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由于其经济价值较低,所受关注很少.本文调查了相似高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带、芦苇斑块、菰(Zizania aquatica)植被以及裸地4种生境中无齿螳臂相手蟹的数量分布及其洞穴的利用情况.有植被分布的3种生境间植株密度、植株高度和植物干重生物量(地上部分)差异显著(P<0.001);4种生境问,陷阱桶采样获取的无齿螳臂相手蟹数量分布(P<0.001)和性比(P=0.001)差异显著;裸地区域没有无齿螳臂相手蟹可用的洞穴分布,芦苇带、芦苇斑块和菰植被间无齿螳臂相手蟹可用的洞穴密度(P<0.019)、单位洞穴蟹个体数(P<0.001)差异显著,挖掘洞穴采样获取的无齿螳臂相手蟹密度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67),洞穴占用率(P=0.667)、不同洞穴占用方式频次组成(P>0.05)差异不显著;无齿螳臂相手蟹可利用洞穴密度与植株密度、植物干重生物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挖掘洞穴采样获取的无齿螳臂相手蟹密度与植株高度(P=0.077)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且与洞穴密度(P<0.001)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盐沼植被对无齿螳臂相手蟹的分布和洞穴利用存在影响.而进一步探讨盐沼不同植被对无齿螳臂相手蟹分布的影响,需要先了解无齿螳臂相手蟹在不同植被中分布格局在时间上的变化,并结合无齿螳臂相手蟹在不同植被间的迁移行为以及繁殖周期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