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相关胃炎(HpAG)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唾液菌群特征,找出HpAG患者与无H. pylori感染人群唾液菌群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HpAG患者30例(HP组),无H. pylori感染者30例(HC组),收集2组人群唾液标本,通过PCR法扩增16S r RNA基因V3―V4区,经过高通量测序后,对测序数据处理后进行ASV注释、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 群落结构分析表示HpAG患者有其特征性的菌群结构。门水平上,HC组与HP组患者均以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主要优势菌门。与HC组比较,HP组患者唾液菌群中Fusobacteriot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t=2.01,P<0.05)。属水平上,HC组与HP组患者均以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奈瑟菌属(Neisseria)、嗜血杆菌属(Haemoph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介导的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胃部疾病患者110例,采用qPCR检测NF-κB相对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胃癌9例(胃癌组)和良性胃部疾病101例(良性组,其中浅表性胃炎52例、萎缩性胃炎26例、不典型增生23例)。胃癌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88.9%,显著高于良性组的10.9%(P0.05)。胃癌组的NF-κB表达阳性率为77.8%,显著高于良性组的14.9%(P0.05)。在110例患者中,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NF-κB表达阳性与胃癌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NF-κB表达阳性鉴别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9和0.713。结论:NF-κB在胃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也多伴随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共同介导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肠激素、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CAG患者,根据门诊挂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n=31,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和研究组(n=31,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7.10%(27/31),高于对照组的64.52%(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hs-CRP、TNF-α、IL-6、GAS、CD8P低于对照组,MTL、CD4P、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CAG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胃肠激素、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Hp转阴率、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积分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Hp转阴率[85.0%(34/40)]显著高于对照组[62.5%(25/40)](P0.05)。两组上腹痛、纳差、上腹胀、反酸、嗳气等临床症状积分以及胃黏膜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等病理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与对照组[12.5%(5/4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四联疗法,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变程度和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胃炎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10.1.1~2021.1.1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11例IFP,重点分析其超声内镜表现及临床特征,探索其内镜下治疗价值。结果:IFP多发生在胃窦,均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别,平均直径1.2 cm,大部分临床无症状,有时可引起出血或腹痛。超声内镜示其为粘膜下隆起,孤立、界清,表面多光滑,均起源于粘膜下层,呈低回声,界清,类圆形;内镜下粘膜挖除术治疗IFP,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获得完整的标本,术后病理有助确诊。结论:胃炎性纤维性息肉多发生40岁以上人群,多为胃窦孤立的粘膜下病变,多无症状,超声内镜有助于IFP的术前精确评估,内镜下粘膜挖除术是治疗IFP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病理最终确诊。  相似文献   
6.
Jin Z  Guo HS  Xu DY  Hong MY  Li XL  Xu WX 《生理学报》2004,56(6):678-684
为探讨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递质对胃窦环行肌功能的调节作用,在离体胃平滑肌上观察了嘌呤拟似物对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和电活动的影响。电活动用传统的细胞内微电极记录,并和收缩活动同步描记于多道生理记录仪。结果表明,嘌呤能P2Y受体激动剂,三磷酸腺苷(ATP)和2-methylthio ATP(2-MeSATP)均增强胃窦平滑肌的收缩活动,但不影响电活动,而且ATP和2-MeSATP对胃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增强作用可被嘌呤能P2Y受体阻断剂,reactive blue-2和苏拉明(suramin)所阻断。用100μmol/L α,β-MeATP引起的脱敏感使P2X受体被阻断,ATP增强胃窦平滑肌收缩活动的效应不受影响。嘌呤能P2X受体激动剂,α,β-MeATP明显抑制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同时使膜电位明显超极化。ATP对胃窦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不被L型钙通道阻断剂尼卡地平(nicardipine)阻断,但细胞外用无钙液灌流时这种效应则完全被阻断。用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消炎痛预先处理20min后,ATP和2-MeSATP仍能增强胃窦平滑肌的自发性收缩活动。以上结果提示:(1)ATP和2-MeSATP通过嘌呤能P2Y受体增强胃窦平滑肌的自发性收缩活动,而α,β-MeATP或β,γ-MeATP通过嘌呤能P2X受体使膜电位超极化,引起胃窦平滑肌的舒张;(2)ATP和2-MeSATP增强胃窦平滑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效应依赖于细胞外钙,但钙离子进入细胞的途径并不是电压依赖性钙通道;(3)ATP和2-MeSATP增强胃窦平滑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效应不通过前列腺素介导。  相似文献   
7.
体外拮抗幽门螺杆菌的人嗜酸乳杆菌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人嗜酸乳杆菌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毒力株的体外拮抗作用,筛选出对HP毒力株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嗜酸乳杆菌菌株。方法 从健康人胃肠道中分离出52株嗜酸乳杆菌可疑株,通过其培养特性,生理特性,生化反应及代谢产物测定等进行鉴定,获得26株嗜酸乳杆菌。同时,从临床患者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23株HP菌株,用PCR方法筛选出cagA阳性HP毒力株,然后,采用打孔法进行嗜酸乳杆菌培养上清拮抗HP毒力株的实验,以1%的乳酸作对照。结果 筛选出4株对HP毒力株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嗜酸乳杆菌,这种拮抗作用不依赖嗜酸乳杆菌分泌的乳酸。结论 人嗜酸乳杆菌在体外对HP毒力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该研究为应用微生态疗法治疗HP感染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慢性实验方法,在30只Wistar大鼠胃窦部浆膜面埋置Ag/AgCl双极电极,观察腹腔注射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E1,PGE1)对胃窦肌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4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阴性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雷尼替丁、吗丁啉、丽珠得乐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进行抗Hp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4例(13.87%),显效55例(31.79%),有效40例(23.12%),无效54例(31.21%),总有效率为68.80%;对照组治愈11例(6.36%),显效42例(24.28%),有效45例(26.01%),无效75例(43.35%),总有效率为56.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8,P<0.05).结论: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者,即使检查示幽门螺杆菌阴性,在抗胆汁反流药物治疗的同时常规加用抗Hp治疗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复方胃炎宁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根据处方的功能主治和药物成分的性质,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多指标综合评分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经三批中试研究,中试产品质量符合复方胃炎宁颗粒质量标准的各项规定,其成品收率达95%。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连续生产的稳定性好,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能够满足工业大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