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制备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用以提高奈妥吡坦的水溶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以载药量为指标,考察奈妥吡坦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芯壁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搅拌速度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制备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进行体外评价。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法,对最优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优制备条件为:芯壁比1:20,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150 r/min。该条件制备制得的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的载药量为4.73%,包合率为94.8%且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良好。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的成功制备。结论:成功制备了奈妥吡坦/β-环糊精包合物,奈妥吡坦的水溶性提高了1500倍,为奈妥吡坦水溶性新制剂的研发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使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hs-CRP、肺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19.61%、38.7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单用沙丁胺醇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性腺完整的动物为模型调查左乙拉西坦(LEV)是否对于骨矿物质密度、骨结构和骨代谢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探究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是否对骨骼健康存在显著风险。本研究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只。对照大鼠接受标准实验室饮食(SLD),而试验组中的大鼠喂食富含LEV的实验室饮食12周,并以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全身、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在骨组织中检查骨标记的浓度,股骨和胫骨均用于生物力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LEV组中,脂肪组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显著降低,全身骨密度增高,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1)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浓度显著增加。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在性腺完整的大鼠模型中长期施用LEV对骨质不具有负面影响。骨矿物质密度(BMD)的显著增加可能表明LEV对骨质可能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波生坦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6例IPAH患者予波生坦口服治疗20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肺动脉压力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患者心功能由治疗前Ⅲ级13例、Ⅳ级3例变为Ⅱ级14例、Ⅲ级2例。6MWD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1),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动脉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波生坦治疗IPAH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同期癫痫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治疗第4w、8w、12w、16w比较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神经电生理P300电位检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4w、第8w、第12w和第16w的MoCA评分和P300电位潜伏期时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第12w和第16w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著优于观察组。结论:在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左乙拉西坦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优于丙戊酸钠,但对情绪的负性影响较丙戊酸钠明显。  相似文献   
6.
记述坦小叶蝉属9新种,中国1新纪录种和1新组合,确认了1新异名,编制了中国坦小叶蝉属种检索表。模式标本均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生素E(VE)辅助左乙拉西坦(LEV)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4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LEV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VE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脑电图背景活动,血浆T-Aoc、MDA水平;并评价两组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较对照组(74.6%)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脑电图指标δ、θ波频率均明显增快(P0.05);α波频率均明显减慢(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脑电图指标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血浆T-Aoc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对照组血浆T-Aoc水平有所上升、MDA水平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与对照组(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辅助LEV治疗癫痫能更有效降低发作频率,改善脑电图背景活动,平衡机体氧化/抗氧化系统,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尼西坦对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机制。方法:用四血管阻塞改良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阿尼西坦灌胃4周;水迷宫检测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海马齿状回bcl-2的表达。结果:阿尼西坦灌胃后,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5),海马齿状回bel-2阳性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阿尼西坦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齿状回be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联合拉坦前列素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4例,其中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治疗的42例记为对照组,给予拉坦前列素眼液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治疗的42例记为观察组,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眼压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药物依从性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4、6个月后的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的眼压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4、6个月后的眼压呈下降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结膜充血、眼内异物感、眼睛疼痛、视力模糊、味觉异常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依从性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联合拉坦前列素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眼压,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药物依从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SCN1A、MDR1 G2677TA、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左乙拉西坦(LEV)治疗效果的关系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LEV治疗的癫痫患儿22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儿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情况;治疗3个月后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患儿SCN1A、MDR1 G2677TA、ABCB1 C3435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癫痫患儿SCN1A rs4667869、SCN1A rs10497275、MDR1 G2677TA、ABCB1 C3435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组SCN1A rs4667869的基因型GG、GC及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高于无效组(P<0.05),基因型CC及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SCN1A rs10497275的基因型GA及等位基因G高于无效组(P<0.05),基因型AA及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MDR1 G2677TA的基因型GT、TT及等位基因T高于无效组(P<0.05),基因型GG、AA及等位基因G分布频率低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ABCB1 C3435T的基因型CC、CT及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高于无效组(P<0.05),基因型TT及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低于无效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月发作频率和出生窒息史与LEV治疗癫痫患儿疗效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N1A rs4667869、SCN1A rs10497275、MDR1 G2677TA和ABCB1 C3435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出生窒息史是LEV治疗癫痫患儿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癫痫患儿SCN1A、MDR1 G2677TA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LEV治疗效果有关,其多种基因型是LEV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