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寒武纪没有化石苔藓动物的任何记录.最老的、毫无疑问的、真正的苔藓动物,发现于我国峡东地区的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地层中.这类苔藓动物以丰富但多样性低的变口目和少量的隐口目为代表.弗洛期的一些苔藓动物,在北美,英国和波罗的海地区(俄罗斯西北部)已相继发现,这时以Ceramopora?unapensis为代表的泡孔目苔藓动物开始出现,有一定的多样性.中奥陶世初期,苔藓动物迅速崛起,古生代狭唇纲的四个目--变口目、隐口目、泡孔目和管孔目(=环口目)苔藓动物都已经有了代表.由于奥陶纪是苔藓动物发生、演化发展和辐射的重要时期,因此,奥陶纪,特别是早奥陶世苔藓动物的任何新的发现,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和解释的一个新的苔藓动物群,发现于安徽滁州琅琊山弗洛阶的红花园组上部.这个苔藓动物群由变口目爱沙尼亚苔虫亚目的两个种:Dianulites hexaporites(Pander),Orbiramus grandis sp.nov.和隐口目翼网苔虫亚目的一个种:Prophyllodi-ctya putilovensis Lavrentjeva组成.尽管这个苔藓动物群在局部地区可能还是低多样性的,但就整个世界范围而言,有一定的多样性,类似于同样以变口目苔藓动物占优势的比林根苔藓动物群,后一苔藓动物群产于波罗的海以东地区(俄罗斯西北部)同时代的地层中.  相似文献   
2.
安徽皇甫山琅琊山野生太子参生态环境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鹏 《广西植物》2003,23(5):385-390
皇甫山弥陀寺后山、林场总部西南方向及北将军岭东南坡是皇甫山野生太子参分布的代表地区 ,琅琊山野生太子参主要集中分布于琅琊寺正南方向的山坡上 ,在以上四地共随机抽取 1 2个样点 ,每隔半小时测定其光照强度、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结构、颜色、p H值等生态因子 ,对皇甫山和琅琊山的野生太子参分布区生态环境进行比较研究 ,为保护和利用野生太子参的种质资源及其区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许雪峰 《四川动物》2001,20(4):209-210
1995-2000年,对安徽滁州琅琊山中边地区两栖爬行运行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现两栖动物5种,隶属2目3科,占安徽省两栖动物38种的13.2%;爬行动物19种,隶属2目7科,占福建省爬行动物68种的27.9%。  相似文献   
4.
素以醉翁亭、琅琊寺等古迹而闻名的滁州琅琊山,除了拥有蓄积量达104827立方米的森林资源外,还有着极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其中有一些是久负盛名的传统中药材,如滁菊、徐长卿、苍术、沙参等(其中仅沙参就有4个种之多),也有不少是近年来才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如百蕊草、猫爪草等。根据我们初步调查,琅琊山的野生药用植物已超过六百种,现择其重要的几种介绍如下: 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  相似文献   
5.
<正>Cordyceps heteropoda Kobayasi于1939年首次在日本被报道(Kobayasi1939),黄年来(1998)在《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中将其译为根足虫草。2005年5月,本室在安  相似文献   
6.
安徽滁州琅琊山蝶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许雪峰  吴义莲 《四川动物》1998,17(3):114-115
1990-1996年作者对安徽滁州琅琊山的蝶类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自然概况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郊,约在东经118°16′、北纬32°17′,海拔321m,属大别山余脉向东延伸至皖东地区的一片低山丘陵。全年无霜期约217d,平均气温15...  相似文献   
7.
安徽琅琊山铜矿蝶类重元素X荧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安徽琅琊山铜矿环境中重元素污染的状况,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对于采自安徽安徽琅琊山铜矿的9种蝴蝶的翅样品进行重元素分析。结果显示,9种蝴蝶体内重元素含量的差别变化明显,蝴蝶可以富集重元素Hg和Pb,其Cu、Zn元素的比值与环境污染程度相关。结果表明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
安徽琅琊山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安徽省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07种,分属于25科56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20种,占18.69%)、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4种,占13.08%)、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11种,占10.28%)、红菇科Russulaceae(10种,占9.35%),以上4科仅占琅琊山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6%,而种数占全部种数的51.4%;优势属有鹅膏属Amanita(8种,占7.48%)、栓菌属Trametes(7种,占6.54%)、乳菇属Lactarius(5种,占4.67%)、小皮伞属Marasmius(5种,占4.67%)、红菇属Russula(5种,占4.67%),共包括30种,占全部种数的28.0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世界性分布成分(66.07%)、泛热带分布成分(19.64%)、北温带分布成分(10.71%)、东亚分布成分(1.79%).琅琊山大型真菌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这种分布状况可能与该地区的气候、地理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性分布种(70.09%)、温带分布种(14.95%)、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4.02%)及中国-日本共有种(0.93%)等4个分布类型,表现出一定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9.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分布于安徽省琅琊山特殊生境条件下的2种特有濒危植物琅琊榆(Ulmus chenmoui Cheng)、醉翁榆(U.gaussenii Cheng)以及广布种白榆(U.pumila Linn.)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琅琊榆和醉翁榆花粉粒扁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上多为近圆形,或为规则和不规则的多边形,萌发孔主要是4—6孔,位于赤道或赤道附近。外壁纹饰主要是疣状纹饰。同时研究了采样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特别提供了3月份的气候因子,得出这些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研究琅琊山地区古植被、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也为两个特有种的现代地理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琅琊山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琅琊山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郑朝贵汪美英(安徽滁州师范专科学校,滁州239012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中部,地理座标为32°14′-32°20′N,118°11′-118°20′E,总面积约35km2。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现已被列为全国十大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