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韦廷强 《蛇志》2011,23(3):296-297
2009年1月~2011年1月,作者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的最佳免疫组化效果。方法:采用不同pH值(6.0、7.0、8.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对39枚大肠癌淋巴结标本进行不同时间(6 h、6 h-12 h、1 d-7 d)的固定处理。以细胞角蛋白20(CK20)为目标抗原,运用OIympusdp 70图像采集分析仪抽选出混合甲醛固定液最佳免疫组化染色的pH值及固定时间。结果:经pH值为7.0混合甲醛固定液处理后,阳性率为92.31%,高于经pH值为6.0、8.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处理后的76.92%、74.36%,且经pH值为7.0、8.0处理后的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混合甲醛固定液的固定时间在6 h-12 h时的阳性率为94.87%,高于固定时间为6 h、1 d-7 d处理的30.77%、76.92%(P0.05)。结论:对于大肠癌淋巴结标本,以CK20为目标抗原,选择pH值为7.0的混合甲醛固定液固定6 h-12 h能够得到质量较佳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和关节功能。方法: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DHS组(n=80,采用DHS内固定)和PFNA组(n=80,采用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指标,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DHS组患者的68.75%(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DHS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DH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HS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方面效果相当,但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PFNA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胸苷激酶1 (TK1)、环氧化酶-2(COX-2)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随机的方法降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24个月内生存率、治疗前后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治疗组患者24个月内生存率为67.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2.26%,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用于结直肠癌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且安全性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TK1、COX-2、s 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灌注化疗对患者血清CEA(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A19-9(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全身静脉化疗组(对照组)和全身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1例。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治疗前)与化疗1个月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清CEA、CA19-9、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及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肠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478,0.668,0.315,0.552);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70.73%,P=0.017)。结论:与单纯全身化疗相比,胃癌根治术后腹腔灌注化疗可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炎性因子MPO,IL-6,IL-15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舒芬太尼预处理5μg/kg组(Suf5组,n=10)。采用动脉夹夹闭胸主动脉方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Tarlov法测大鼠运动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法测脊髓组织中MPO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脊髓组织中IL-6,IL-15含量。结果:IR组Tarlov评分高于sham组,Suf5组Tarlov评分低于IR组。HE染色显微镜下见IR组脊髓组织内出现广泛的变性神经元,胞核固缩偏位碎裂,并有有空泡形成;Suf5组脊髓组织神经元损伤坏死数量减少,细胞核形态基本正常。Suf5组中MPO,IL-6,IL-15,含量均低于IR组,IR组中MPO,IL-6,IL-15含量均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能降低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MPO,IL-15,1L-6表达,减轻炎症损害,进而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褪黑素在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大鼠模型中对神经再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制备大鼠CCH模型,80只雄性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生理盐水治疗假手术组(Sham组)、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BCCAO组)、褪黑素(5 mg/kg)治疗模型组(MT1组)、褪黑素(10 mg/kg)治疗模型组(MT2组)。连续腹腔注射褪黑素或生理盐水共4周。利用挖掘实验评估大鼠行为学;使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变性及坏死;采取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Ki67)、双皮质素(DCX)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受体(TrkB)含量的表达。结果:和Sham组相比,BCCAO组大鼠挖掘能力明显下降(P0.01),HE和尼氏染色出现神经细胞大量坏死、数量减少,NeuN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Ki67/DCX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增加(P0.05),BDNF、TrkB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与BCCAO组相比,MT1组和MT2组大鼠挖掘能力均明显改善(P0.01),HE和尼氏染色显示神经元存活数量增加,MT1组NeuN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Ki67/DCX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MT2组NeuN、Ki67/DCX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MT1组及MT2组BDNF、TrkB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褪黑素促进了CCH大鼠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再生和行为学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DNF-Trk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45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皮下注射葡萄籽油稀释的50%CCL4,1次/4天,前4次剂量为1.0 m L/kg,第5次剂量为1.35 m L/kg,共注射20次。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只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注射4次后分别对实验组兔7只和正常对照组兔2只做螺旋CT灌注扫描,分析灌注参数,同时做相应的病理学观察,将二者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注药4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明显高于注药前,注药8次末,兔血清ALT及AST最高,之后兔血清ALT及AST轻度减低,注药前后兔血清ALT及AST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ALB)水平变化不明显,仅在注药16次末后,ALB水平稍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肝脏灌注参数正常,实验组从注药4次开始,HAP呈上升趋势,但注药4次末及注药8次末,实验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注药12次末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P、HBF及HBV呈下降趋势,MTT逐渐延长,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兔血清ALT及AST的升高,HAP逐渐升高,MTT逐渐延长,而HPP、HBF及HBV逐渐减低。实验组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实质被纤维组织分割成大小不一、圆形或近圆形结节(假小叶),间隔较窄,炎症轻,结节边界尚整齐;汇管区内门脉小支扩张,壁增厚。对照组肝小叶结构规整,肝板排列有序,汇管区无扩大,其内个别炎细胞浸润,肝小叶内偶见点灶状坏死。结论:全肝CT灌注功能成像可为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将灌注征象与病理学变化结合有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心脏超声特点,分析左室重构(left ventricle remodel, LVR)与心肌灌注水平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高龄AMI患者104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A组49例(60~79岁)和B组55例(≥80岁),比较两组心脏超声指标,采用声学造影积分指数(contrast score index, CSI)评估两组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结果表明,B组后下壁心肌梗死比例为27.27%,明显高于A组(p<0.05);B组和A组前壁、下壁、前壁+下壁心肌梗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为(45.29±12.14)%,明显低于A组(p<0.05),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内径分别为(46.10径和左心室) mm和(57.29径和左心室内) mm,明显高于A组(p<0.05);B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6个月CSI为(0.68±0.20),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内径分别为(50.01±8.10) mm和(64.10±7.02) mm,明显高于A组(p<0.05);左心室内径与CSI呈负相关(r=-0.312, p<0.05)。综上表明,≥80岁患者与60~79岁患者心脏超声特点有所差异,年龄超过80岁的患者心功能以及PCI术后心肌灌注水平较差;心肌灌注水平与左室重构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