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2篇
  免费   660篇
  国内免费   390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330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0):I0001-I0001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20日报道,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崔征博士近日在剑桥大学举行的抗衰老会议上公布了他在免疫细胞研究方面的新发现。即在不同人身上提取的免疫细胞在抗癌方面的能力大不相同,疗效可以相差近50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针叶林下凋落物层化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森林凋落物中贮积了大量的有机、无机养分物质,它是森林土壤自然肥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物质的内部循环主要是通过凋落物来实现的。在分解、转化过  相似文献   
3.
常海涛  刘任涛  陈蔚  张安宁 《生态学报》2020,40(12):4198-4206
在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灌丛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其独特的形态和生理适应特性能够有效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土壤动物是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灌丛"肥岛"演变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有利于灌丛生态功能的发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荒漠灌丛微生境土壤动物的研究逐步深入,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首先综述荒漠灌丛微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和生态功能,总结灌丛与土壤动物分布间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针对荒漠灌丛土壤动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的生态恢复使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对于旱区生态系统管理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北方旱区植被变化影响因素的时间动态(2000年大规模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后)和空间异质性(沿干旱梯度)仍需进一步的定量研究。基于多源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81-2018年中国北方旱区气候和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量化了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的相对贡献并分析其在干旱梯度上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1)1981-2018年期间,中国北方旱区的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速率为(0.0037±0.0443) a-1,且增加速率沿干旱梯度增大。2000年前仅10.46%(P<0.05)的地区显著变绿,而2000年后达到36.84%,且植被变绿主要归因于非树木植被。(2)2000年后降水对植被变绿的正效应在不同干旱梯度均增加,而在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区,温度对植被变绿由正向促进转为负向抑制,而辐射在干旱区由负效应转向正效应。(3)2000年前后,气候变化均主导着植被的动态,贡献率分别为96.07%和73.72%,人类活动的贡献在2000年后进一步增强(从3.93%增加到26.28%),且沿着干旱梯度而增加,其中人类活动对植被变绿的贡献在半干旱地区增加最显著(+0.0289 m2 m-2 a-1P<0.05)。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气候变化下中国北方旱区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森林群落稳定性与动态测度——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少麟   《广西植物》1987,(1):67-72
本文在实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森林群落中的年龄结构分析可以用于测度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用群落的年龄结构图,以及群落各年龄级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和比较。进而来测度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方法较简便,效果明显,可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厦门港潮间带蛇尾类动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硬叶栎林的特点与分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西南部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上的更新群落大多数是以闽粤栲占优势的森林植被。本文以尖峰岭为例,对热带山地雨林不同采伐方式迹地上更新的群落进行了群落数量特征、种群年龄结构的分析。同时从林业生产的角度,评定了群落的更新质量,并提出了热带山地雨林适宜的采伐方式和群落更新的抚育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林明光  林娟娟 《昆虫知识》1992,29(6):349-351
<正> 刺角沟额天牛Hoplocerambyx spinicornis(Newman)是多次在海口口岸从马来西亚进口的梢原木中截获的1种我国尚未发现有分布的危险性林木害虫。在印度它被列为“最危险的森林害虫”。与我毗邻各国大多有此虫分布,日本在进口原木中也将该虫传入本土。为此,各口岸动植物检疫所对从东洋区进口的木材应重视该虫的检疫。我们从1985~1990年对该虫的成、幼虫形态特征、寄主植物、为害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并用检疫中截获的初龄幼虫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荒漠土壤蓝藻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和中部具有代表性地区的丘陵、戈壁和沙丘的蓝藻种类组成、生物量及主要的土壤化学成分;采用了模糊聚类、系统聚类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藻类的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21种蓝藻,其中6种为国内首次报道。研究表明:土壤含磷量、总盐量及与粘性和湿度有关的土壤结构是决定柴达木盆地蓝藻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