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信迪利单抗与阿帕替尼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信迪利单抗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并在治疗前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鳞癌抗原(SCC)水平;随后通过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生存期,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达到中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ORR、DCR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50、CA199、CEA、SCC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位OS、PFS较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CA50、CA199、CEA、SCC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开展二线治疗,不仅能降低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浓度,还能延长患者的预后生存期,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罗汉果栽培枝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良才   《广西植物》1983,(2):117-120
罗汉果生产要获得高产优质,在.嗜育优良健壮无病的苗木的基础上,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良种优良特性,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经济效益高。现将我区罗汉果主要栽培品种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罗汉果园地的选择 罗汉果是瓜类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天然杂交、以及气候、土壤和不同栽培技术条件影响下,形成了丰富的野生类型和一些优良栽培品种,因而各品种、类型要求一定的生态条件和,定的栽培技术。从老产区和新产区多年丰富的生产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我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设立罗汉果园,是提高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治、年轻、中高/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措施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年龄≤60岁、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 IPI)评分≥2分的初治DLBCL病例,进行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的DLBCL病例120例,中位随访28(4-106)个月,3年PFS率53.25%,OS率61.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症状、治疗方案及近期疗效、自体移植对无进展生存(PFS)及总体生存(OS)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PFS、O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轻、中高/高危DLBCL具有高度异质性,病理细胞来源、Ki-67等在本组病例中未见显著预后意义,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张娇  黄纯海  王钊 《生物信息学》2022,20(2):141-148
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存在于大多数低级别胶质细胞瘤中,免疫逃逸是肿瘤标志性特征之一,免疫治疗在胶质瘤的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利用生信手段分析TCGA、CGGA、GEO数据集中IDH突变胶质瘤的770个免疫相关基因及其临床相关数据,从而获得每个患者的免疫风险评分(IMRS);结合IMRS和临床信息,筛选出6个差异表达基因(TRAF3、ATG10、BID、TAB1、MAP3K1、RPS6)组成IMRS模型并生成诺莫图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发现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较高风险组均明显延长。此外,签名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评分(TAM)与肿瘤相关T细胞浸润评分(TIS)呈明显的负相关,表明高IMRS富集了促肿瘤免疫浸润,而低IMRS则富集了相对较多的抗肿瘤免疫浸润。  相似文献   
5.
延长糖尿病模型大鼠生存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延长糖尿病模型大鼠生存期,动态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和模型组(5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bw)体重腹腔1次注射造模,分别于69、、12月时处死取眼球,采用视网膜微血管消化铺片技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DR样病变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变呈多样性改变,以12月DR出现的小动脉硬化尤为严重。结论糖尿病大鼠生存期的延长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初步探讨灵芝多糖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观察灵芝多糖对 S180 、U14腹水型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了解灵芝多糖对 S180 、U14、H2 2 肿瘤细胞有无直接杀伤作用 ,以寻找治疗肿瘤的新方法。结果 :灵芝多糖能够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P<0 .0 5) ,治疗组小鼠的生存期比对照组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但是灵芝多糖对肿瘤细胞无直接杀伤作用 (P<0 .0 5)。结论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是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介导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对铂类敏感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5例铂类敏感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在115例铂类敏感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中,66例接受了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手术组),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49例患者只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对照组)。两组患者肿瘤病理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485)。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FIGO分期IV期患者的比例少(15.2%VS 34.7%,P=0.014),低分化患者的比例少(71.2%VS 91.8%,P=0.024),多发复发病灶患者的比例少(28.3%VS 49.0%,P=0.027)。平均随访30.2个月(6-48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手术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0个月和2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差异(Log rank 7.9,P=0.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FIGO分期后,不同治疗方案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以改善铂类敏感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19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9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miR-191的表达显著上调。组织分化程度低或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miR-191表达明显高于组织分化程度高或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5),癌组织高表达miR-191的NSCLC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癌组织低表达miR-191的NSCLC患者(P0.05)。结论:miR-19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试管诱导结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对马铃薯试管诱导结薯的方法作了一些改进。用带有4—5个节的马铃薯无病毒茎段,在加有生长因子的MS液体培养基中作浅层静置培养,2—3周后,可长成3~2—4~2个枝条。此时,将诱导结薯的液体培养基加入同一容器内,培养1—3周后,小植株的多数茎节上开始出现气生小块茎。再经过3—4周的培养,小块茎成熟并具有发芽能力,可以收获作为无病毒超级原种加以应用。这种改进了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无病毒小薯的生产周期,节约成本、提高产量。讨论了激素等培养条件对小块茎形成的影响和将试管诱导结薯技术应用于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12烷基-6-甲氧基环己基-2,5-二烯-1,4-二酮(DMDD)抗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取4周龄BALB/C小鼠,分5组,20只/组,腹股沟注射DLBCL细胞株OCI-LY19细胞1 × 107 cells/ml 每只0.1 ml,两天后分别灌胃0、1、5、25、125 mg/kg剂量的DMDD,1次/2天,给药的第18日,杀10只小鼠,取瘤组织称重,记录剩余小鼠的生存期。细胞实验取OCI-LY19细胞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100 μl 1×105 cells/ml,分别加入100 μl DMDD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1、5、25和125 μmol/L,作用0、24、48和72 h,设三复孔,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根据细胞增殖实验结果,选择0 μmol/L、5 μmol/L和25 μmol/L的DMDD作为后续用药浓度作用OCI-LY19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核型,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LDH释放实验评估药物细胞毒性,qPCR、Western blot分析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动物实验表明:与0 mg/kg用药组比,1~125 mg/kg DMDD能抑制小鼠瘤组织生长并延长其生存期(P<0.01)。细胞实验表明:DMDD用药组OCI-LY1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01),细胞核出现碎裂、凝集和凋亡小体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LDH释放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内caspase-3和bax基因的转录表达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bcl-2、bcl-xL、jak2和stat3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受抑(P<0.01)。结论:DMDD通过抑制JAK2/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中JAK2、STAT3和p-IκBα的表达,下调BCL-2/BAX、活化Caspase-3,最终激活OCI-LY19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内源性通路而促进了DLBCL细胞凋亡,抑制了OCI-LY19细胞增殖,具有抗DLBCL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