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肥牛木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肥牛木(Cephalomappa sinensis)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羽扇豆-20(29)-烯-2α,3β-二醇(1),苏门树脂醇酸(2),油桐酸(3),3-βstigmast-5-en-3-O--βD-xylopyranoside(4),东莨菪内酯(5),香草酸(6),油酸(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以澳洲杨的胚珠及其种子为材料,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其从胚珠发生直到种子成熟的个体发育过程和结构进行观察,同时与鸭脚西番莲的种子附属结构的发育过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澳洲杨的珠孔类型为外珠孔类型,种子附属结构起源于珠孔而非珠柄,其为种阜,而非假种皮。(2)鸭脚西番莲的珠孔类型为内珠孔类型,种子附属结构起源于珠柄,并且最终将珠孔包被,其为真正的假种皮结构。通过种阜与假种皮的不同个体发育过程,建立了大戟科种阜与假种皮的不同发育模式,并对种子附属结构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暗示的不同植物进化路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确定小果叶下珠Phyllanthus microcarpus与叶下珠头细蛾Epicephala sp.之间专性互利共生系统稳定性的增强是否主要通过彼此之间相互遏制对方对自身进行过度开采。【方法】通过对小果叶下珠上共生的叶下珠头细蛾形态及生物学的研究,记述了叶下珠头细蛾专性寄生寄主植物时的行为特性及共生双方利益得失。【结果】叶下珠头细蛾在广西一年两代,成虫的羽化数量与寄主植物雌雄花总数峰值变化同步;幼虫对小果叶下珠果实的寄生率为96%,单个果实内幼虫寄生数量1,但平均每个果实内被取食的种子为56.9%,叶下珠头细蛾低龄幼虫相对较高的死亡率限制了其对寄主种子的过度取食;果实内种子的适度保留和低龄幼虫的高死亡率是小果叶下珠-叶下珠头细蛾互利共生体系维持稳定的关键因素。【结论】小果叶下珠的表型性状出现了趋异性进化,叶下珠头细蛾与不同表型的小果叶下珠均有互利共生关系。因此,对叶下珠头细蛾形态及生物学进行详细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小果叶下珠与头细蛾共生体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进化生物学,并为探讨大戟科植物同头细蛾属昆虫协同互利共生多样性形成原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戟科植物学名订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戟科(Euphorbiaceae)是被子植物中的大科,是热带植物区系中的重要成分,还有橡胶[Hevea brasiliensis (Willd. ex A. Juss.) Muell. Arg.]、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 Airy Shaw]等重要的粮食、经济植物和巴豆(Croton tiglium L.)、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等常用药用植物,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类群.  相似文献   
5.
报道在深圳市龙岗区排牙山求水岭发现的1个广东省新记录种--大戟科粗毛藤属灰岩粗毛藤Cnesmone tonkinensis (Gagnep.) Croiz.,并对该种的形态、生境、所在群落的特征等进行描述。该标本的采集地排牙山是其分布的最东界。  相似文献   
6.
大戟科巴豆属植物毛果巴豆的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鉴定了结构。它们分别是3-乙酰高根二醇(1),3-乙酰齐墩果酸(2),ilexgenin A (3),(24S)-24-ethylcholesta-3β,5α,6β-triol(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6),邻苯二甲酸正丁异丁酯(7),Aralia cerebroside(8),熊果酸(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从大戟属植物中已发现15种碳骨架类型的二萜化合物。本文综述了其中曼西醇二萜类及其相关碳骨架二萜醇类(14β-羟基曼醇,阿勒颇测大戟醇和鸡肠狼毒大戟醇型)的结构及它们的刺激性、抗癌性和杀菌作用等生理活性和生命合成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5种新碳骨架醇的33个高氧化型二萜多酯类。  相似文献   
8.
广西涠洲岛是中国第一大火山岛,现为国家级海洋公园。经过两次的实地调查,采集到标本共348号。整理后发现:2个新记录属,即细穗草属(Lepturus)和蒭雷草属(Thuarea);6个新记录种,即疏花木蓝(Indigofera colutea)、滨豇豆(Vigna marina)、留萼木(Blachia pentzii)、滨海白绒草(Leucas chinensis)、细穗草(Lepturus repens)、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这些都是适应沿海生境的种类。这些新记录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广西的植物多样性资料,而且为沿海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戟科一新归化种——硬毛巴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属硬毛巴豆(Croton hirtus L'Hér.)在中国的归化新记录,并提供该种的特征描述和形态图。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枸叶属小志(大戟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淑美 《植物研究》1989,9(4):37-40
本文记载地枸叶属3种,其中云南地枸叶Speranskia yunnanensis S.M.Hwang为新种,将S.pekinensis Pax et Hoffm.归并为S.tuberculata(Bunge)Baill.的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