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生物量法,以四川种源的普通喜树为对照,对生长季内喜树新品系海喜1号不同冠层枝叶喜树碱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由于海喜1号枝叶喜树碱含量、生物量均高于普通喜树,其产量更加显著地高于普通喜树;虽然海喜1号幼嫩的上层枝叶喜树碱含量高于中层和下层,但由于生物量偏低,产量明显低于中下层枝叶;虽然基于喜树碱含量较高(即优质为目标时),采收期应确定为6月份,但为了达到持续产量,在6月份可采收上层枝叶,7~10月以适度透光为方法连续采收中下部枝叶,11月份,即生长季末采收冠层下部全部1/3枝叶。  相似文献   
2.
抗癌剂羟基喜树碱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羟 基喜树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线粒体疏水蛋白质差异表达,探讨癌细胞凋亡机制及羟基 喜树碱的抗癌机理.分离提取羟基喜树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线粒体,并采用顺序抽提法提取疏水蛋白质;用含稳定同位素亲和标签的c-ICAT试剂标记蛋白,利用基于多维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的鸟枪(shotgun)法策略分析鉴定了在肝癌细胞凋亡前后的线粒体中表达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的疏水蛋白144种,其中, 12种蛋白的表达量在凋亡细胞中下调,而表达量在羟基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后上调10倍以上的蛋白43种.这些蛋白主要与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凋亡、能量代谢、核酸代谢以及信号转导相关.该研究结果为在亚细胞定量蛋白质组水平上深入探讨羟基喜树碱的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亦为研究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源喜树幼枝中喜树碱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HPLC测定了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不同器官及不同种源幼枝中喜树碱的含量.结果表明,喜树碱含量在叶、种子和幼枝(幼叶和幼茎)中较高,木质部中较少,髓中最低.不同种源的幼枝中,来自成都种源喜树的喜树碱含量最高.通过比较,两年生喜树各器官中喜树碱含量普遍比一年生高,幼枝中顶枝的喜树碱含量比侧枝高.  相似文献   
4.
滤光膜对喜树幼苗叶片生长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为中国特有树种 ,因其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具有抗癌作用而闻名。通过用黄色、红色、蓝色 3种滤光膜对温室栽培的喜树幼苗进行遮光处理 ,研究了不同光照环境下喜树幼苗叶片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喜树碱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 30 d的遮光过程中 ,红膜和蓝膜遮光明显导致幼苗叶片生物量降低 ,黄膜遮光下幼苗叶片生物量在处理后 2 5 d才表现明显降低。不同滤光膜下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先降低然后升高 ,遮光幼苗的叶绿素 a/ b明显低于日光幼苗。幼苗日最大净光合速率的顺序是 :日光 >黄膜 >红膜 >蓝膜。处理后第 2 0天 ,不同滤光膜下幼苗的光饱和光合速率 (Amax)、光饱和点 (Is)、光补偿点 (Ic)、最大表观量子效率 (AQYmax)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日光幼苗。处理后第 10天至第 30天 ,遮光幼苗叶片喜树碱含量均显著高于日光下幼苗 ,以蓝膜下幼苗的喜树碱含量最高。蓝膜和黄膜下幼苗的喜树碱产量在后期处理中显著高于日光下幼苗 ,蓝膜下幼苗喜树碱产量在第 30天最高 ,是日光下幼苗的 2 .4 9倍。红膜下幼苗的喜树碱产量在第 10天后与日光下幼苗差异不显著。通过滤光膜遮光促进喜树碱在幼苗叶片中的积累 ,提高了叶片喜树碱产量 ,对喜树碱的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制备载羟基喜树碱(HCPT)的PLGA-hyd-PEG-FA纳米粒(HCPT@PLGA-hyd-PEG-FA),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HCPT@PLGA-hyd-PEG-F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功率、聚合物浓度、PVA浓度、水相和油相体积比及投药量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采用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及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采用透析法评价HCPT@PLGA-hyd-PEG-FA的体外释药特性;采用MTT法测定HCPT@PLGA-hyd-PEG-FA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HCPT@PLGA-hyd-PEG-FA平均粒径约为109±3 nm,zeta电位为-11.57 mV,载药量为5.6%,TEM显示其为球形;体外释药结果表明HCPT@PLGA-hyd-PEG-FA对HCPT的释放具有p H值依赖性;HCPT和HCPT@PLGA-hyd-PEG-FA的IC50值分别为474.6 ng/mL和286.0 ng/mL。结论:HCPT@PLGA-hyd-PEG-FA体外释药性能良好,HCPT@PLGA-hyd-PEG-FA的细胞毒性明显大于游离的HCPT,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喜树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喜树碱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陆杨  李礼  王敬  开国银 《西北植物学报》2008,28(12):2416-2422
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包括真叶、茎段、子叶及胚轴)、胚轴年龄和不同发根农杆菌菌株(包括A4、15834、R1601、C58C1)等因素对喜树毛状根诱导频率的影响,并用PCR对诱导出的毛状根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最佳外植体为胚轴,5~10 d是胚轴最佳诱导年龄段,最佳诱导菌株为15834.(2)PCR鉴定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的rolB基因已整合到喜树毛状根基因组中.(3)对不同菌株诱导的毛状根进行HPLC检测表明,C58C1菌株诱导的毛状根的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最高,分别为1.219 mg/g和0.305 mg/g.研究结果为喜树碱的药源开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调控喜树碱的代谢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同步观察喜树碱、丛枝茵根及其结构的方法.喜树丛枝茵根经甘油浸润和明胶包埋后制成切片,再经酸性品红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波长488mm处激发光下可获得清晰的丛枝茵根透射图像.364 nm处激发光下可获得喜树碱的荧光图像,通过两图像的叠加,在喜树丛枝菌根中得到喜树碱的定位图像.用此方法初步研究了喜树丛枝茼根的喜树碱分布.  相似文献   
9.
喜树碱的碱水法提取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喜树碱在一定条件下开环和闭环的可逆性,设计了喜树碱的水法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产喜树碱内生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树皮和果实中分离得到27株内生真菌,发酵后经HPLC检测,筛选出一株菌丝产喜树碱的菌,产量达774μg/L。对其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其培养特征和显微特征,鉴定为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这是首次报道分离自喜树的该属真菌发酵产喜树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