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为探讨粉美人蕉(Canna glauca‘Erebus’)缺失雄蕊的去向和唇瓣的属性,对粉美人蕉花部维管束系统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粉美人蕉花梗横切面呈椭圆形,中心区的维管束聚集成6束大的维管束,形成心皮背束和隔膜束。在子房区顶部,3个隔膜束各分成3束,外方分支分别进入相应的花瓣,成为花瓣的中束。近轴面隔膜束内方的2束分支进入功能雄蕊。远轴面右侧的隔膜束内方2分支进入唇瓣,发育为唇瓣的部分维管束。远轴面左侧隔膜束内方分支进入内轮退化雄蕊。在花瓣形成时,近轴面左侧心皮背束分成2束,外侧分支进入近轴面外轮退化雄蕊,内侧分支进入功能雄蕊。近轴面右侧心皮背束外方分支进入侧生退化雄蕊。远轴面心皮背束分为2束,1束进入远轴面外轮退化雄蕊并迅速消失,另1束进入唇瓣,继续发育。从维管束来源角度证明了粉美人蕉退化雄蕊的同源异形现象。  相似文献   
2.
长瓣兜兰     
《广西植物》1994,(1):2-2
长瓣兜兰绘图:邹贤桂栽培及配文:谭珍华俸宇星长瓣兜兰(PaphiopedilumdianthumTangetWang)是我国植物学家唐进和汪发瓒1940年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上描述的新种,分布于广西和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1000—1800m的树干...  相似文献   
3.
兔耳兰     
黄广宾  俸宇星   《广西植物》1993,(4):296-295
<正> 兔耳兰(Cymbidium lancifolium),又名宽叶兰,为英国学者虎克于1823年发表在《外来植物志》(Exot.F1.1:t.51)上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台湾和西藏等省区、日本、越南、尼泊尔、印度及马来西亚亦产。兔耳兰为地生或半附生草本,一般见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林内,或附生于树上,岩石上。属名Cymbidium源自希腊文 引喻该属植物具舟形的唇瓣,种加词lancifolium意为“具  相似文献   
4.
描述并绘制了云南南部兰科石豆兰属一新种:斯勒卷瓣兰(Bulbophyllum dresslerianum Z. D. Han & H. Wang)。该新种属于双叶卷瓣兰组(section Tripudianthes Seidenf.),在形态上与该组的4种,即狄氏卷瓣兰(B. dickasonii)、堪布里石豆兰(B. kanburiense)、皱掌卷瓣兰(B. rugosisepalum)和拟双叶卷瓣兰(B. tripudians)近似,主要区别在于该种唇瓣前缘具囊泡,侧面及腹面被稀疏的短腺毛;侧萼片棕黄色,表面光滑。编制了斯勒卷瓣兰及其近缘种的检索表。目前,该种仅在云南南部墨江县发现一个居群,濒危状况有待评估。  相似文献   
5.
海伦兜兰     
<正>海伦兜兰(Paphiopedilum helenae Aver.),为近年来新发现的兰科兜兰属植物,其突出的特点为中萼片黄色,花瓣橙色,狭长圆形或略带匙形,边缘直,唇瓣橙褐色,退化雄蕊为近圆形。1996年被首次报道,分布于越南北部高平省。我国2005年在广西西部发现有分布,并于2007年正式报道。海伦兜兰目前在我国的种群数量很少,报道的仅有35株,为地生兰,生长在石灰岩地貌近山顶处  相似文献   
6.
杏黄兜兰     
<正>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 S. C. Chen et F. Y. Liu是一种珍贵的兰科植物。分布于云南碧江县,生于岩壁上。是我国植物学家张敖罗于1979年7月采到,1982年经陈心启和刘芳媛定名的新种。属名Paphiopedilum 源自希腊字paphio(维纳斯的形容词)和pedilum(拖鞋),用以形容该属植物状若拖鞋的唇瓣。种加词armeniacum在拉丁语中为“杏树”,这里意为“杏黄色的”,该词另一个意思是“亚美尼亚(西亚的一个国名)的”。1992年2月杏黄兜兰在昆明市园林局主办的云南兰花展览会  相似文献   
7.
大理独蒜兰     
邹贤桂  俸宇星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93,(2):99-100
<正> 大理独蒜兰(Pleione forrestii Schlechter)是Schlechter于1912年发表的新种,属兰科独蒜兰属(又名一叶兰属)植物,产于我国云南西部,岩生或地生,海拔700—3000米。模式标木为Forrest 4849,采自大理。属名Pleione系人名,为纪念Pleiades的母亲Pleione而取。笔者1992年2月20日将其种于广西桂林雁山,并于3月开花。据栽培观察,该植物先花后叶,花葶高约8cm,花黄色,花萼花瓣同  相似文献   
8.
海南凤仙花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艺林   《广西植物》1987,(1):9-11
<正> 多生年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无毛。茎粗壮,肉质,中部以上叉状分枝或不分枝,下部节膨大、长,裸露。叶互生,具柄,通常密集于茎枝上端,节间长5—15毫米。叶片薄纸质,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8厘米,宽2.5—4厘米,顶端尖或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两侧有2个卵圆形无柄的腺  相似文献   
9.
足茎毛兰的欺骗性传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些兰科植物常常利用多种多样的欺骗性传粉机制吸引传粉者,唇瓣上的附属物就是其中之一.黄色被认为对昆虫具有吸引作用.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自治区级保护区内秋季开花的足茎毛兰(Eria coronaria)唇瓣上具有鲜明的黄色斑块,这种花部信号很可能与吸引昆虫有关系.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在广西雅长保护区内对足茎毛兰的传粉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足茎毛兰的唯一传粉者是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与足茎毛兰同在秋季开花的植物主要有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光叶海桐的花中有丰富的花蜜和花粉,吸引大量中华蜜蜂访问.足茎毛兰虽然不为中华蜜蜂提供任何报酬,但其唇瓣上的黄色斑块的颜色和形态大小与光叶海桐的黄色花相似.根据中华蜜蜂在足茎毛兰和光叶海桐花上的活动情况,我们认为足茎毛兰唇瓣上鲜明的黄色斑块对中华蜜蜂有吸引作用.中华蜜蜂访花时,通常降落在唇瓣的黄色斑块上,调整身体姿势后进入花内,在退出的过程中将花粉块带出或将所携带的花粉块授到柱头上,而药帽留在原来的位置.足茎毛兰的花部构造,特别是药帽的形状与中华蜜蜂的形态以及在花上的行为十分吻合,因此中华蜜蜂的传粉效率较高.人工授粉实验表明足茎毛兰需要依赖传粉者才能完成传粉过程.足茎毛兰在研究样地的自然结实率为20.72%,接近于食源欺骗性传粉兰科植物的平均结实率(20.7%).  相似文献   
10.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花部维管束系统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花梗横切面整体轮廓呈椭圆形,可分为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维管束在基本组织中呈内、外两部分排列。内部维管束联结成网,形成明显外移的三束心皮背束和内方与心皮背束相间的三束隔膜束。至子房室区,心皮背束继续外移,其中主支进入花萼中脉;小分支内移,与内方一轮维管束联结,后来进入唇瓣中央及2枚侧生附属物。在花萼形成的同时,远轴面的两个隔膜中各形成一个上位腺体;同时两束远轴面隔膜束向外、两侧分别形成3束大分支,外方大分支继续外移成为2枚远轴面花瓣中脉,两侧大分支与原外方内移的子房壁维管束集合成一相连的环状维管束网,后进入唇瓣两侧;近轴面隔膜束形成3枚分支,外方分支成为近轴面花瓣中脉,两侧分支进入可育雄蕊。探讨了侧生附属物和唇瓣的来源,支持子房延长部形成的腺体为隔膜蜜腺的变异结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