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蝇精子发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蝇精子发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分化过程,受可育基因的控制。Y染色体上lampbrushloop是一组研究得较为深入的可育基因。在初级精母细胞时期,loop处于活跃转录状态,终产物为具有特异二级结构、大小与loop相当的RNA分子。这些RNA分子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特性,但却结合有大量的蛋白质分子。推测loop的主要功能是聚集精子发生过程中所需要的特异的蛋白质分子。  相似文献   
2.
对8只成体树鼩的睾丸进行了精子发生的细胞学和动力学观察。精原细胞可区分为A型和已分化定向的B型。生精上皮周期可分为12个连续阶段,不同阶段典型的细胞组合可被辨认。各阶段的相对持续时间以阶段Ⅴ、Ⅵ、Ⅶ的比率最高,分别为11.43,18.88、15.44;阶段Ⅸ、Ⅹ最低,为3.78和3.87。A型精原细胞在各阶段的数量分布并不保持恒定,阶段Ⅵ—Ⅷ和阶段Ⅸ时,分别出现两次成倍增长。B型精原细胞和前细线期精母细胞与每100个足细胞之比的平均值,在阶段Ⅰ、Ⅴ、Ⅶ分别为28.89、76.98、196.91。精细胞经14步变态为成熟精子。精子形成过程中顶体发育的形态学变化及成熟精子的形态,与灵长类动物相比具有较多的类似之处;而同啮齿类动物相比,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4.
以兔抗牛精子 Ig G为一抗 ,对植物精细胞蛋白进行 Western blot分析 ,发现兰州百合 (Liliumdavidii Duch.)精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各有一分子量为 64k D的蛋白显示阳性反应 ;在玉米 (Zea mays)精细胞蛋白中也发现了阳性反应条带 ,其分子量为 65 k D和 2 2 k D;而兰州百合花丝、花药壁和玉米黄化苗的蛋白中均没有阳性条带。用兔抗牛精子 Ig G对兰州百合精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标记 ,结果表明在兰州百合精细胞表面 ,有兔抗牛精子 Ig G的识别位点。根据以上结果 ,作者认为植物精细胞中有与动物精子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它 (们 )主要分布于精细胞表膜上 ,并为精细胞所特有  相似文献   
5.
川百合花粉管的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骨架的分布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透射电镜辅以免疫荧光定位技术研究了川百合 (Lilium davidii Duch.)花粉管中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和微管分布的关系。在生殖细胞分裂前和有丝分裂前期 ,电镜观察一直未见微管结构 ,但免疫荧光图象显示生殖细胞中有微管蛋白存在。直到分裂的前中期—中期 ,染色体出现 ,它们沿花粉管的长轴前后排列 ,横向的着丝点对相应地一对对地纵向排列。这时 ,生殖细胞中才出现大量微管 ,它们分布于细胞周质区和染色体之间 ,并跨越染色体的整个长度。前中期—中期开始时 ,只有 1~ 2对着丝点从横向转为纵向 ,微管垂直插入着丝点形成着丝点微管 ,而非前人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的微管与着丝点侧向联接的图象。随着横向的着丝点对逐渐转变成纵向的过程 ,着丝点微管数量逐渐增多 ,但不形成典型的纺锤体。分裂后期 ,染色体交错分离 ,微管的分布与前中期—中期的基本相同。晚后期 ,染色体呈明显的两群 ,除极区和细胞中央区有微管残余外 ,大部分微管消失。通过染色体长度的测量 ,间接证明了分裂后期 B的存在。分裂末期的晚期 ,核膜形成后 ,在两精核之间的区域 ,微管数量开始增多。此区可能代表用免疫荧光所观察到的微管重叠区。细胞板出现后 ,微管消失  相似文献   
6.
The nuclear matrix of diplomonad Giardia lamblia was det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DGD embedmentsectioning-embedment free electron microscopy after a series of specific extractions.The result showed that archaezoa Giardia Lamblia already possessed nuclear matrix within its two nuclei.The finest fibrils of the nuclear matrix of Giardia lamblia were measured to be about 11 to 13 nm in thickness.However,the nuclear lamina and nucleolus have never been observed.These results seem to suggest that nuclear matrix is an indispensable intranuclear structural component even in the primitive nucleus.  相似文献   
7.
详细描述了原始隐羊齿(Cryptonoclea Primitiva)芬粉的形态结构和气囊的个体发育过程。发现花粉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异是相当大的,在分散保存时,要避免人为分类。  相似文献   
8.
百合离体生殖细胞骨架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百合的花粉管分离出来的生殖细胞,经表面活化剂Triton X-100 及核糖核酸酶、硫酸铵离析处理。离析后的细胞经临界点干燥,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在离体生殖细胞的胞质内有一个非常复杂的支架网络系统。这一网络系统有内外两层:外层(靠近细胞膜)网络结构紧密,纤维束粗长;内层(靠近核)网络结构疏松,纤维束短细。一些间接证据显示,这一支架网络系统可能为微管骨架  相似文献   
9.
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碱染色,对离体的黄蝉和姜花的生殖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两种植物的生殖细胞内部都存在一个微丝网络.黄蝉生殖细胞的比姜花的简单,微丝束较粗。但姜花生殖细胞的网络微丝束比黄蝉的更紧密地环绕着核。用免疫荧光技术在黄蝉生殖细胞的分裂前期和中期,可以观察到一些微丝束的存在,但在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则变为颗粒状。  相似文献   
10.
鸡胚血液中原始生殖细胞的分离及其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毅冰  周琦 《生物技术》1996,6(2):11-13
从孵化48~55小时鸡胚中抽取血液,每只胚胎可获血液2~6μl左右。一步法离心分离原始生殖细胞,可使其浓度由0.1%以下提高到50%以上。将多余血细胞用微量吸管移走后,加入添加10%胎牛血清的TCM—199做为培养基,37.5℃,5%CO2,95%空气,饱和湿度下培养,原始生殖细胞可成活24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