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1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2×2×2析因实验,测定外部因子食物、捕食,以及同域分布物种黑线姬鼠的种间竞争对东方田鼠扩散和活动距离的独立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的扩散个体中,幼体扩散的比例为71.0%。雄体扩散的比例为80.5%。东方田鼠扩散的趋势与其种群密度及补充量的变动一致。食物对扩散具有显著独立作用;捕食对扩散的作用接近显著;种间竞争对扩散的直接效应不显著;食物、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对扩散的效应亦不显著。在诱捕期内雄性的长距离活动比例及其诱捕期间长距离活动比例均显著大于诱捕期内雌性及其诱捕期间的长距离活动比例。不同处理种群间,仅雄体在诱捕期间的长距离活动比例具有显著差异;食物对雄体的长距离活动具有直接和间接(通过密度)的效应;而预防捕食者和竞争物种对不同处理种群雄体的长距离活动则无一致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测黑线姬鼠两亚种(来自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北亚种和朝鲜半岛的朝鲜亚种)线
粒体DNA 的变异水平并确定朝鲜亚种的分类地位,我们测序分析了两亚种的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的部分序列
(1 054 bp)和控制区的部分序列(860 bp),并与基因库中黑线姬鼠相应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东
北亚种的序列显示出某些分异,可以被分为2 或3 个亚群,所以我们提出需要更多标本的DNA 分析来确定东北
亚种的分类地位。另外,来自韩国的朝鲜亚种的序列,与来自中国东北地区龙江和哈尔滨的东北亚种的两个亚
群相似(1 个亚群是细胞色素b 的两个单倍型,另1 个是控制区的两个单倍型),表明基于线粒体DNA 序列的遗
传多样性与现今基于形态特征对这些姬鼠的分类所得结果是不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来自韩国的朝鲜亚种是一
个只在形态特异上不同于东北亚种的地方亚种,我们建议通过其他DNA 标记来进一步验证其亚种地位。我们还
认为朝鲜半岛不是最近的冰川期黑线姬鼠残遗种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粒体DNA 的变异水平并确定朝鲜亚种的分类地位,我们测序分析了两亚种的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的部分序列
(1 054 bp)和控制区的部分序列(860 bp),并与基因库中黑线姬鼠相应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东
北亚种的序列显示出某些分异,可以被分为2 或3 个亚群,所以我们提出需要更多标本的DNA 分析来确定东北
亚种的分类地位。另外,来自韩国的朝鲜亚种的序列,与来自中国东北地区龙江和哈尔滨的东北亚种的两个亚
群相似(1 个亚群是细胞色素b 的两个单倍型,另1 个是控制区的两个单倍型),表明基于线粒体DNA 序列的遗
传多样性与现今基于形态特征对这些姬鼠的分类所得结果是不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来自韩国的朝鲜亚种是一
个只在形态特异上不同于东北亚种的地方亚种,我们建议通过其他DNA 标记来进一步验证其亚种地位。我们还
认为朝鲜半岛不是最近的冰川期黑线姬鼠残遗种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库布齐沙地黑线仓鼠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仓鼠 (Cricetulusbarabensis)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和中原地区草原、农田的一种农牧业害鼠[8] ,在这些生境中 ,其食物以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种子为主 ,并取食大量昆虫[1,3 ,5,6 ] 。在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地环境中 ,由于该种耐受高温环境的能力相对较低 ,仅分布在郁蔽程度较高的固定沙地和农田。研究表明 ,本地区该种的数量近年呈上升趋势[2 ] 。结合研究其数量变动规律 ,我们于 1996年 4~ 10月对其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 ,以分析其生态适应对策。1 研究方法研究点设在库布齐沙地东段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 相似文献
4.
在围栏条件下, 检验食物源距离对中华姬鼠贮藏策略的影响,并检验根据快速隔离假说和最优贮藏空间分布模型做出的两个预测:(1)3个释放点无论距离远近,种子均先被大量分散贮藏在各个释放点周围;(2)随着释放点远离巢穴,种子被集中贮藏的比例下降。结果发现: 分散贮藏是中华姬鼠的主要贮藏方式,3个释放点种子被分散贮藏的数量无显著差异,这个结果支持预测(1);3个种子释放点(1m,5m,13m)被集中贮藏的比例分别为(1m: 6.25%; 5m: 1.88%; 13m: 1.25%),说明被集中贮藏的种子数量随种子释放点与巢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这个结果支持预测(2)。本研究表明中华姬鼠应对捕食风险升高的策略是降低取食量和贮藏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低温对机体能量代谢、器官/组织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自由基水平的影响及其内在联系,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时间低温和梯度低温处理的黑线仓鼠的摄食量、体重、主要内脏器官/组织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H2O2和丙二醛(MDA)水平。低温使摄食量显著增加,但未影响体重。低温暴露42 d使心脏和骨骼肌MDA水平、骨骼肌SOD活性显著升高;梯度低温使脑和肾脏H2O2水平、肝脏和骨骼肌SOD活性显著降低,使脑、肝脏、肺、肾脏MDA水平、脑和小肠SOD活性显著升高。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自由基水平在不同器官之间相关性存在差异,同一器官内二者的相关性在肾脏为100%,肝脏66.7%,骨骼肌50.0%。结果表明:(1)过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与低温暴露的时间和程度有关;(2)不同器官/组织过氧化自由基水平不同;(3)部分器官/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与过氧化自由基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防止过氧化损伤的主要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繁殖功能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基因结构的关系,参考近缘种的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克隆得到了黑线仓鼠CRH基因的部分序列,克隆得到长度为1 112bp,为外显子1和外显子2的部分序列,包括全部编码区序列564 bp;编码区共编码187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JQ416143.利用编码区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黑线仓鼠与大鼠、小鼠亲缘关系最近,与其他哺乳动物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原鸡亲缘关系最远,此结果与物种的进化关系相一致.同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一级结构分析及二级、三级结构预测,得到了CRH的信号肽序列和41个氨基酸组成.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黑线仓鼠的CRH基因序列,为进一步探究CRH基因奠定基础,对系统分析CRH的功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该cDNA序列可作为物种亲缘关系或遗传距离研究的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7.
金属烤瓷修复体对牙龈组织影响的临床初步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芳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27(2):102-103
目的研究比较镍铬合金、钛合金、金合金为内冠的金属烤瓷修复体引起牙龈炎症的情况。方法对于上前牙分别用镍铬合金、钛合金、金合金为内冠各50例进行金属烤瓷修复,观察修复后有无牙龈充血、水肿、增生、退缩、牙周袋、颈缘色素沉着情况(颈缘黑线)。结果镍铬合金为内冠的金属烤瓷冠修复后有20例引起牙龈炎或出现龈缘色素沉着。钛合金为内冠的烤瓷冠修复后有3例出现牙龈炎或出现色素沉着。金合金为内冠的金属烤瓷冠修复后只有1例引起牙龈炎。结论金合金为内冠的金属烤瓷冠修复体对牙龈组织无不良影响,镍铬合金烤瓷冠修复体易引起牙龈炎及牙颈缘黑色,钛合金烤瓷修复体不易引起牙龈炎,但也可以起牙颈缘黑线。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4个种群38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905 bp的核苷酸序列遗传变异进行分析,探讨了高山姬鼠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化。在905 bp D-loop基因的碱基序列中,共发现了57个变异位点(全变异的6.30%),共定义了23个单倍型,其中有一个单倍型(Hap1)为横断山3个种群(中甸、丽江和剑川)所共享,其余22个单倍型均为各个种群所特有。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3.7%,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6.3%。FST统计结果表明,除昆明种群和横断山种群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它地理种群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昆明种群与横断山种群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因素与害鼠种群变化之间的关系成为害鼠防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西安市长安区周边分布的黑线姬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动态监测,掌握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非线性的统计方法广义可加模型,对该地区2015—2018年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和气候因素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该鼠种群变化与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总体显现为下降趋势。黑线姬鼠种群密度存在显著的正向自我调节效应(F1.00, 5.77=27.062,P<0.01),且与上一月种群密度存在线性的正相关。当月平均温度与该鼠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F1.90, 5.77 =4.696,P<0.05),两者之间显现为钟型关系,当温度<21℃时,两者之间显现为正相关,黑线姬鼠种群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反之显现为负相关。当月累计降雨量与其种群密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F1.87, 5.77=3.879,P<0.05),同样,两者之间也显现为钟型关系,当降雨量>90 mm时,... 相似文献
10.
初鹏飞;邢洁;王声泽;李婷;乔征磊;原宝东 《应用生态学报》2024,(1):229-236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作为全球新型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抗生素的滥用。为探究大林姬鼠、棕背(鼠平)和黑线姬鼠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来自黑龙江牡丹峰的17只大林姬鼠、17只棕背(鼠平)和三道关的9只黑线姬鼠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多样性。从3种啮齿动物中共检测到19种类型及248个亚类的ARGs。棕背(鼠平)和黑线姬鼠差异显著的ARGs有7个,差异极显著的有5个;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差异显著的ARGs有7个,差异极显著的有4个;棕背(鼠平)和大林姬鼠差异显著的ARGs有4个,差异极显著的有5个。3种啮齿动物丰度较高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大类为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ARGs已广泛存在于3种啮齿动物体内,不同物种之间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3种啮齿动物的分布区不同并存在食性分化。本研究可以为啮齿动物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并加深对ARGs传播危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