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35篇
  1042篇
  2025年   1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生存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洪渭  袁德成 《昆虫知识》1999,36(4):199-202
本文就温度对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生存与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幼虫16~32℃范围内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2龄幼虫死亡率在32℃下达30.92%,显著高于其它温度;3~5龄幼虫32℃下全部死亡,其它温度下多以28℃为高。1~2龄幼虫在16~32℃和3~5龄幼虫在16~28℃范围内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缩短,而平均发育速率则反之。用Weibull分布函数能较好地拟合各龄幼虫的存活率曲线,并由此判断出各存活率曲线类型。此外,还测定了各龄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最后建议中华虎凤蝶1~2龄和3~5龄幼虫饲养适宜温度分别为28℃和20~24℃。  相似文献   
2.
王庆华 《生命世界》2008,(11):82-83
农村中学具有接近大自然的有利条件,这为生物教学认识动植物形态结构、生活环境和观察生长发育过程提供了最好的场所,这是农村中学的优势,也是自然界赐予我们生物教学的直观教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参与的家庭生产劳动的实践经历,也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发掘并利用这些资源呢?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建宁县无患子为材料,观测果实生长动态,并采用Logistic方程对生长指标进行曲线拟合,观察生长过程中果皮显微结构变化,确定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为无患子的高效栽培管理和果实采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无患子果实生长、果皮总皂苷和种子油脂的积累规律相似,总体上呈Logistic增长模型的单“S”型曲线;果皮总皂苷和种子油脂的主要积累时期分别为45~90 DAP(花授粉后天数)和75~105 DAP。(2)无患子果皮除含有角质层、表皮细胞、厚角细胞、薄壁细胞、维管束、石细胞等基本结构外,还含有溶生式分泌腔和草酸钙簇晶等特征性结构;随着果实生长,分泌腔体积逐渐变大。(3)根据果实生长变化规律和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可将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进程划分为生长初期(0~30 DAP)、速生期(30~90 DAP)、生长后期(90~120 DAP)和果实成熟期(120~150 DAP)4个阶段。在生产实践中果实成熟期内均适合果实采收,其中135和150 DAP分别为果实皂用和油用采收的最佳时期,此外还应根据每年天气状况对果实采收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4.
对锦鸡儿属羽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小叶锦鸡儿和假掌状叶类群的代表植物——狭叶锦鸡儿的地理分布、生长发育、形态结构、渗透调节和水分代谢进行了比较研究。小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呼伦贝尔 (1 2 4 .0 0°E)西至达茂旗(1 1 0 .4 3°E)的半湿润至半干旱地区 ,生长发育最适地区是锡林浩特 ;狭叶锦鸡儿在内蒙古高原分布于东起锡林浩特 (1 1 6 .0 7°E)西至阿拉善 (98°E)的半干旱至极干旱地区 ,生长发育最适地区是阿拉善。这种分布格局和生长发育适应性说明 ,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更适宜干旱环境。小叶锦鸡儿叶片平展、被绿色柔毛 ,有时上面近无毛 ,狭叶锦鸡儿叶片呈瓦状、被粉白色柔毛 ;狭叶锦鸡儿叶片厚度 /面积比值和长 /宽比值大于小叶锦鸡儿 ,叶片生物量小于小叶锦鸡儿。这些特性使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保水能力强。由于狭叶锦鸡儿的渗透调节物质浓度大于小叶锦鸡儿 ,导致细胞渗透势低于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叶含水量低于小叶锦鸡儿 ,束缚水 /自由水比值大于小叶锦鸡儿 ;狭叶锦鸡儿叶水势低于小叶锦鸡儿。这些特性表明狭叶锦鸡儿比小叶锦鸡儿渗透调节能力强。狭叶锦鸡儿的蒸腾速率和日蒸腾积累值均小于小叶锦鸡儿 ,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叶锦鸡儿。由于叶形态变异、良好的渗透调节功  相似文献   
5.
酶联免疫(ELISA)分析方法测定中熟品种玫瑰红与晚熟品种红富士苹果果实发育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盛花期两个品种幼果中的GA4/7、ZRs及iPA含量较高,盛花后第5周,玫瑰红种子的iPA、GA1/3、IAA含量明显较高。至盛花后15~17周的采收期,玫瑰红果肉及种子内的iPA、LAA、GA和ABA变化真挚与玫瑰红相似,但时间进程落后于玫瑰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等全球气候变化和转Bt作物非靶标害虫抗虫性等问题备受关注.大气CO2浓度升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食性昆虫,而迄今为止有关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刺吸式昆虫(同时也是转Bt作物的非靶标害虫)的影响结论不一,且对其刺吸取食行为的影响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利用智能人工气候箱设置CO2浓度,研究大气CO2浓度倍增(800 μL·L-1)对转Bt水稻的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取食行为及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气CO2浓度倍增对褐飞虱卵和若虫历期、成虫体质量和寿命,以及4龄和5龄若虫的刺吸取食行为等都具有显著影响,但对其繁殖力影响不显著.与对照CO2浓度(400 μL·L-1)相比,倍增CO2浓度处理下褐飞虱的卵和若虫历期及雌成虫寿命分别显著缩短了4.0%、4.2%和6.6%;长翅型成虫比例显著增加了11.6%;初羽化成虫体质量降低,且雌成虫体质量显著降低了2.2%;此外,倍增CO2浓度处理下褐飞虱4龄和5龄若虫口针的刺探效率都显著增加;其中,N4b波的持续时间分别显著延长了60.0%和50.1%,频次分别显著增加了230.0%和155.9%.可见,CO2浓度倍增可通过提高褐飞虱的刺吸取食而促进其生长发育,并缩短其世代历期、提高长翅成虫比例,最终导致大气CO2浓度升高下转Bt水稻的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发生危害严重,并面临其迁飞扩散为害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理种群大豆蚜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广东、山东、河北和黑龙江4个省份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种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形态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20、25和30℃,不同地理种群大豆蚜生长发育形态指标差异不显著;在15℃,不同地理种群大豆蚜生长发育形态指标差异显著。在15~30℃,单一大豆蚜地理种群形态指标有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趋势。试验结果也表明,单一地理种群大豆蚜的Q值也有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的趋势;而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种群间的Q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伟  崔红 《广西植物》1999,19(4):381-385
简要综述两种光敏色素(PhyA、PhyB) 的分子特性、感光性及作用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光敏色素是一种调节植物中许多光反应的色素蛋白复合体。不同光敏色素分子具有特异的感光性。PhyA负责‘甚低辐照反应’和远红光‘高辐照反应’; 而PhyB则调节‘低辐照反应’及红光‘高辐照反应’。另外, 讨论了PhyA和PhyB在光周期感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不同饮用水对地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04只25日龄地鼠随机以每组雌雄各半分为4组,分别饲喂酸化水和高压水、过滤水和普通水,在饲养过程中分别量取体重、水消耗量,水pH值,胎间隔、成活率、脏器系数和骨髓细胞微核数,并对组间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种饮用水量与体重呈线性正相关;酸化水在抑制细菌方面优于其他饮用水;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地鼠脏器系数在各组无显著变化。结论酸化水在抑制细菌生长优于其他饮用水;过滤水适宜地鼠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0.
百合科寄主植物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明  庞云红  王承香  李强 《昆虫学报》2005,48(6):914-921
室内分别用百合科韭菜、大葱、大蒜和圆葱饲喂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幼虫,研究了4种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用气-质谱联用分析技术,检测了人工合成大蒜素及大蒜、圆葱和韭菜的乙醇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4种供试寄主植物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存在差异,幼虫取食韭菜最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取食大蒜和圆葱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不利性,主要表现为幼虫死亡率增加,幼虫期延长,蛹重减轻,单雌产卵量降低;而取食大葱的影响介于取食韭菜与取食大蒜和圆葱之间。大蒜、圆葱的乙醇提取物和人工合成的大蒜素均对韭菜迟眼蕈蚊1龄幼虫有不同程度的杀虫活性,大蒜和圆葱的乙醇提取物(干粉,2 g/mL)稀释100和200倍,处理后48 h对1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54.7%、28.0%和49.4%、22.7%;10%大蒜素稀释500和1 000倍,处理后48 h校正死亡率达100%和80.0%。成分分析表明硫醚类化合物可能是大蒜和圆葱中含有的杀虫活性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